2011版社会调查研究(自测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1版社会调查研究(自测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2b84b365ce050876321353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初级信息 原始资料 2. 客观状况 认识能力 3. 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 4. 非结构式 定性 5. 制定观察计划 物质准备 6.当场记录 自然状态 7.观察主体 观察客体 8.非参与式 参与式

二、选择题:

1.C 2.BCDEF 3.D 4.A 5.C 6.C 四、问答题和应用题

1.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它们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份。

(举例略)

2.列出5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能仅找适用于一种观察类型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可以联系这两种观察的特点和优缺点说明归类理由。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 实验对象 实验激发 2. 自变量 因变量 3. 假设 因果关系 4. 实验对象 实验环境 5.引入自变量 无关变量 6.标准化 精确度 7.外在 内在 8.两 两

二、选择题:

1.D 2.BCDEF 3.B 4.C 5.ADF 6.D 三、简答题

1.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第十章

一、填空题:

1. 感性 理性 2. 实地源 文献源 3. 准确性 适用性 4. 前分类 后分类 5. 系 统 完整 6. 数据 定量 7. 资料是否符合实际 计算是否正确 8.资料编码 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CDE 2.CDEF 3.A 4.ABCF 5.BCE 6.ACDF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

1. 定性分析 理论分析 2. 描述性分析 推论性分析 3. 中位数 众数 4. 标准差系数 四分位差 5. SPSS Excel 6. 识别属性 要素分析 7.矛盾 现象和本质 8. 证实 证伪 9. 指标 比较对象 10.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11. 一元线性 多元线性 12. 聚类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二、选择题

1.ACDE 2.D 3.A 4.D 5.D 6.A 7.C 8.ABCE 9.C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资料分析?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

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

1. 总结调查工作 评估调查结果 2. 普通调查报告 学术调查报告 3. 重复 颠倒 4. 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 5. 责任者 知识产权 6. 建议性 预测性 7. 观点句 内容纲要 8. 图表 数字 9.冷却法 请教法

二、选择题

1.ABCDE 2.B 3.ABCDF 4.ACDEF 5.ABCDF 6.ACDEF 7.BDEF 8.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调查报告?它有哪些特点?

答: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频繁,所以调查报告成为一种特别常用的文体,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特点:

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2.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 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

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

1.结合实际叙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

(5)修改定稿。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结合实际部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