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版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35e2b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0

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谁大?谁小?谁轻、谁重? 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轻重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与体验

1. 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轻?哪个重?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学生猜测。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饮料重、面包轻。 学生轮流掂饮料和面包的轻重。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尝试推理,各抒己见。

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两端,怎么样?讨论:说明什么?尝试简单推理验证。 关于轻重的内容,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对少一些,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掂一掂,然后在天平上看一看这一过程,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第1题:出示水果图,提问:西瓜、菠萝和桔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第2题:出示天平图:提问:一双鞋和两个本哪个重?一只鞋和一个本哪个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重的做记号。

第3题:出示两幅天平图,提问:肥皂、牙膏和香波谁最重?谁最轻?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第4题:出示两幅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涂色。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号,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本题的两幅图反映的是同一件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懂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在小

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用教案 个性教案 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 〉 = 〈 等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语言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 情感目标: 在看图讲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 〉 = 〈 等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动物园里的小熊猫要过生日了,他请了很多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生日的? 二、首轮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熊猫家来了哪些客人,熊猫为大家准备了什么食物? 2.引导学生讲故事。 3.认识 = (1)小兔子爱吃萝卜,1只兔子分一个,4只小兔需要分几个? (2)出示萝卜和小兔一一对应的图片。 (3)引导生用符号表示和符号的认读及写法。 三、专项练习 8()8 6()6 5=() ()=9 四、二轮引导自学 1.出示桃子和猴子的图片一一对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看到的结果。 2.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和“〉〈”的读法,写法。重点指导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熊猫请客图片说一说什么还可以进行比较。 五、专项练习. 4()3 5()7 9 〉() ()〈6 六、质疑答疑 “ 〉 = 〈”在什么情况下用?(大于号,小于号,大口朝着大数跑) 七、综合训练 练一练2。3题 八、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数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