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53fff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7

夯锤直径,每次两击,对局部地质较差的部位,可以增加满夯一遍,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注意事项:

1)夯击点夯差偏差不大于5cm;

2)强夯机械起重机臂杆部设置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的辅助装置,配备自动脱钩装置。

3)夯击锤设置2个排气孔,保证通气畅通,以利于夯击时空气排出和减小起锤时的吸力。

4)强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和统一表格记录每一夯点的夯击过程的施工情况。每夯一击需用水准仪测出夯击点的夯沉量,每次测量时塔尺应位于夯锤正中位置。

5)当夯坑周边隆起时,应在夯点收锤时测量记录隆起量。

9

施工机具准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测量夯前锤顶高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自动脱钩自由下落,测量锤顶高程。 重复上一步骤,按设计规定的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夯击 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规定的间隔时间下一遍夯击 满夯

强夯施工工序图

第三节 高填方路堤的质量控制

施工控制要点: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安排施工,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填筑至设计标高后要按要求进行超载预压。 1、沉降和位移观测

(1)高填方路堤施工过程中和预压期内必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以监测路堤变形情况,控制填筑速率,指导施工;并根据实测资料推算评估工后沉降,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10

(2)沉降通过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位移通过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进行检测;必要时设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对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进行监测。

(3)观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或合同文件的要求执行。

(4)沉降和位移观测要遵循“五固定”原则: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点点位要固定;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施工中严格按要求的观测方法和频率对沉降和位移进行跟踪观测,观测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和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评估依据,并作为质量资料归档。

(6)当路堤中心沉降速率大于1.0cm/d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0.5cm/d时,立即停止填筑,增加观测频率,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时恢复填筑。

施工前,在离路基沉降区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埋置2至3个观测点,用全站仪及水准仪精确定出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在路基两侧的路堤坡脚处、坡脚以外2m和4m处每隔200m分别对称埋置3个测点,测点用15x15x150cm的钢筋混凝土桩制成。在路基填筑前根据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用全站仪观测出测点的初始位置,并做好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对测点进行一次观测(测点位移变化不大时,可3天一次或7天一次),并记录观测数据。当测点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的值时,地基沉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必须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2、路堤边坡休整

(1)、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

11

(2)、在休整需要加固的坡面时,预留出加固位置,对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的地段,采取边坡挖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的方法处理。

(3)、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切除,边坡缺土时,要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3、高填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路堤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施工时高填方路基要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基填筑完成后进行超载预压,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

②严格控制填料质量,施工中做好排水,防止局部积水;

③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按设计对软基进行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④视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延长预压时间,按规范补宽和补高。 (2)路堤滑动或边坡坍塌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填料来源不同,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应纵向分幅填筑。

②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超宽碾压,每侧超设计宽度不少于50cm,并保证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

③基底处于斜坡地带时,必须严格按要求开挖台阶;

④施工中做好防排水工作,工序衔接紧凑,防护工程如急流槽等应及时修筑。

⑤全部返工,对基底处理合格后重新按要求分层填筑压实。 4、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每填高60-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