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避难硐室技术要求Microsoft Word 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井下避难硐室技术要求Microsoft Word 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74f7f2647d27284a7351dc

1、避难硐室生存硐室提供的有效使用空间: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m,每人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20-100人。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m,每人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10-40人。生存硐室需设有观察窗和不少于2个单向排气阀。

2、避难硐室过渡硐室的净面积: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过渡硐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压气喷淋装置和1个单向排气阀。喷淋装置空气流量 500L/min,出口压力不低于0.3MPa,运行时间不得低于2min/组。单向排气阀应满足压风喷淋装置使用时的大风量排气需要。

3、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4、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顶板。

5、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6、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7、避难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8、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1.6m,宽不小于0.8m。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防护密闭门的抗冲击波强度为不低于0.3Mpa,气密性在正压500±20pa压力下,泄压速率不大于350pa/h。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9、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10、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m(压风、供水主管道距避难硐室不足20m的,分支管道必须全部埋设或保护)。

11、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12、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七、功能及配置

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在灾变时保证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氧气浓度在18.5%~23.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

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只考虑不低于12小时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的处理能力保证在20min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项目 指标 O2 CO CO2 CH4 ≤1.0% 温度 ≤350C 湿度 ≤85% 用氧气瓶供氧先减采18.5%~23.0% ≤0.0024% <1.0% 压至0.3Mpa以下后低压汇流的方式,氧气供给管路内的流速不超过30m/s。氧气瓶可固定,宜用高压软管连接,并按规定对供氧管路和阀件进行脱脂处理。 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数量:(1)永久避难硐室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 (2)临时避难硐室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1倍。 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 6、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CO2、O2、CH4,避难硐室外的CO、O2、CH4、CO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7、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8、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5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1.5L/人·天。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 9、空气净化 (1)采用硐室内压风系统净化。通过压风系统使硐室内部空气进行循环,多余的废气排出硐室外部,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2)采用吸附剂吸附加催化方式。硐室内配置空气净化装置和一定量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对硐室内气体进行净化,装置及药剂配备量按照硐室设计方案或相关的理论计算科学合理配置。

(3)湿度调节

避难硐室内采用干燥剂对硐室水分的吸收,达到干燥的目的。 (4)温度调节

避难硐室内温度调节采用蓄冰制冷或其他方式,日常情况下采用外部电源制冰,当井下突发紧急情况外部电源中断后,启动应急电源或气源驱动防爆风机带动冷气循环进行制冷。

10、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

11、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12、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13、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 14、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表2 基本装备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