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柳树湾乌撒卫屯垦官兵的原乡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柳树湾乌撒卫屯垦官兵的原乡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80831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4

《大明武德将军乌撒卫右千户所正千户卯公之墓》碑中,记载着“大明武德将军、乌撒卫右所管军正千户□□□□,字廷威,陕西平凉府开城县六盘山蒙古人。□元□□□失剌,前元宣慰司都元帅,洪武庚戌归于圣,勑□浴红城子星牧监百户。征进甘肃等处,武功昭著,蒙钦升世袭。勑命洪武辛酉随征云南,壬戌调守乌撒,以功升武略将军、右所世袭副千户,后以年老致政。祖母也者,善封宜人”。这段文字中说的“开城县”与下坝马姓家谱中说到的开城堡是同一个地方,即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 宁夏社科院研究员马平先生介绍,固原在元代是政府专门喂养军马的地方。马平先生的说法在威宁县卯将军的碑文中就得到了印证,其中的“红城子”即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黑城镇红城子村。据贵州民族大学卯丹先生考证:“牧监百户即掌管牲畜的百户,此处的牲畜主要指军马,其官职源于元时的'典牧监’,此句'星牧监’疑为'典牧监’”。 再看回族韩姓,韩姓虽然没有家谱相传,但韩姓族人中口口相传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陕西固原州柳树湾迁入威宁”。在乌蒙山地区有关回族历史记载极少的情况下,这种传儿子孙的“口碑”资料也极为重要。 另外,属于固原迁入乌蒙山地区的还有松林马姓和李姓。《松林马姓家谱》说“受唐王敕封为太师马,命迁居固原州寺口子”。寺口子位于原州区旅游景点须弥山石窟脚下,距固原城约30多公里。威

宁《海子屯李氏家谱》说他们的祖籍:“原系西域阿拉伯,于唐朝奉诏随贡使抵中国,受赐封安居于西安府长安县仓门口,继迁于平凉府固原州李旺堡。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随军出征滇黔,安居于乌撒卫海子屯”。李旺堡即今天的李旺镇,位于海原县城东部,东临清水河与同心县羊路乡隔河相连,南与原洲区七营镇和海原县郑旗乡接壤,西与贾塘乡毗邻,北靠高崖乡。距固原城约70公里。 乌蒙山地区回族的另一个族源是蒙古人演变为回族,如保姓、铁姓、余姓等。据民国《保氏族谱?序二》记载“吾族保氏,肇基蒙古,元季始入中国。第六世祖阿保公随沐国公宦游滇南,遂卜居焉”。 在元代,固原六盘山区地区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主要屯守于开城一带,开城在元代是固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蒙元政权时期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的行宫。开城的六盘山区一带(现宁夏自治区固原市),是蒙古军队的重要集结地和驻扎地。阿难答就曾经率领15万人驻扎在开城。据《彭阳县志》载记“至元十七年,安西王忙哥剌病死,其长子阿难答袭爵,阿难答信奉伊斯兰教,所率15万军队以及探马赤军的随地入社,使回族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之一”。 再看固原城南边10公里处的二十里铺拱北,是固原最早的清真寺,前身是在元代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功勋卓越的伊朗传教士(西来上人)传播伊斯兰之所。据说明初常玉春、沐英常来此寺拜访西来上人。这与

乌撒卫屯垦兵的先民--固原兵士中的色目人、蒙古人是否也存在着某些联系。 这就可以理解为乌蒙山地区回、汉族的部分族源--是元代驻守在固原地区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三、涉及乌撒卫屯军的相关史料 要弄清楚乌蒙山地区部分回、汉民族的祖籍“柳树湾”,还得从固原的色目人和蒙古人及其明初转战南北以及军队屯垦安置等几个方面考虑。 回族定居固原开始于元代,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和三子窝阔台带领蒙古大军,发动了两次西征,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断的被签发或自动地东迁来到中国。他们中有工匠、军匠、炮手以及商人、平民、传教士和学术界的人士。他们到了中国以后,除传教士以外的大多数人从事戍边、屯垦、看守府库、纺织、冶炼和制革等工作,被编为各种亲军、卫军,总称“探马赤军”。《元史》记载“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皆诸部族也”。这里的“诸部族”就是指迁徙来由于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位蒙元首脑都先后在六盘山或驻跸、或避暑,大批的探马赤军也随之驻扎六盘山。忽必烈即大汗位后,全国政治形势趋于稳定,探马赤军的作用逐渐降低。他在至元十年(1273年)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之后十多年里,先后6次有3万多蒙古军队和探马赤军兵士到六盘山地区开荒种田,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信仰了伊斯兰教,

成为固原回族的先民。 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安西王阿难答幼年时由一个穆斯林抚养长大,因此他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非常虔诚,他不仅对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十分精通,而且对阿拉伯文字也非常熟悉。阿难答被封为安西王以后,他在所统领的军队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其统领的15万军人中,有一半信仰了伊斯兰教。阿难答还命令对蒙古儿童进行伊斯兰教的割礼,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元朝军队,虽然以后没有完全成为回回民族,但他们之中有的后代却成为固原最早的回回民族之一。现在回族中“铁”姓、“脱”姓回族就是沿用“铁木耳”、“脱脱木华”的姓氏。由此可知固原的回族先民始于元代,主要是驻守开城的阿难答部队,阿难答在皇权争夺中死后,安西王的领土被转封给帮助元武宗海山夺取帝位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不论这15万人何去何从,都是元朝的势力。 回顾固原在明初的军事动态,据《彭阳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克隆德,又翻越六盘山攻占了开城州,明降州为县,撤销境内广安州,其地并入开城县”。又有资料说,固原开城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于洪武四年归附明朝。在威宁《下坝马姓家谱》中,有一句话可以佐证:“考堂祖原序,吾太太始祖公讳无稽,于大明洪武二年授参戍钦大降,补乌撒卫缺,获守军门,遂选乌撒卫建宅莹于城北门外下坝、狮子、马金等山”。这句话中“授参戍钦大降”可能是个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