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f59c75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d

2.总结:植树是一种绿化行为,它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大事。今天,我们种植了一棵小树,以后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会为我们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记住邓爷爷的这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设计意图:拓展关于植树绿化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进一步的熏陶。本课的课外拓展以课文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的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内容的配合及对相关资料的拓展,促使学生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触动,有所体会,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问大家:为什么这棵柏树会成为美丽的风景?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比一次精彩:因为这棵树绿油油的,很茁壮;因为它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是邓小平爷爷认认真真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的精神很可贵;因为这棵树是邓爷爷为了绿化我们的祖国而种的,我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绿化我们的祖国。学生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我感到很欣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读”为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和背诵中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爱心。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教师) 2.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师)

3.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4.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搜集雷锋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出示雷锋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板书:雷锋)关于雷锋,你们都知道什么呢?

2.雷锋简介。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雷锋的生平事迹,教师相机补充。 3.学习生字“锋”。

(1)指导学生读好“锋”的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锋”字。

①形声字识记法,从金,声。本义是兵器的尖端。 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③比一比并组词:锋( ) 峰( ) 4.过渡: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怀念他、寻找他,有很多人还在这样呼唤他:“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好吗?(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5.师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分散进行识字、写字的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关于“雷锋叔叔,你都知道什么呢”问题的设置,为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一方面检查了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雷锋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老师朗读的速度。 2.学生自读。 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标出来。 3.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经验,并互相出示句子、词语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3)认为能够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 (4)小组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4.检查反馈。

(1)通过“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曾、蒙、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在本课中读cénɡ;“泞”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棘”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2)齐读课文,借助图片理解“荆棘”“泥泞”。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组内合作识字,使学生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雷锋叔叔去过__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__;他还去过____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设计填空题来引导学生投入文本阅读,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这节课要练写的生字:冒、留、弯、背。

2.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5.指导书写。

(1)书写“冒”字,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2)教师范写“留”,提醒学生左上方的点要小。

(3)教师范写“弯”,横要长一些,强调“弓”的笔顺。 (4)教师范写“背”,注意“月”做偏旁时撇变竖。

(5)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一遍,要求做到正确、美观。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本环节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汉字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再指导学生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词语:

雷锋 曾经 蒙蒙 泥泞 顺着 弯弯 年迈 踏着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出 (1)指名朗读。

(2)请你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过渡: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去哪里找他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强化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选词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况,同时把学生带进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二、朗读感悟,体验内化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1)自由交流,理解“足迹”。

(2)完成填空:雷锋叔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桌互相问答。

(4)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指导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泥泞的路上怎么走路,感受雷锋的辛苦。 ②想象有荆棘的路是什么样的,体会雷锋的辛苦。

③指导学生说说那个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会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雷锋叔叔又会说些什么。

(6)教师穿插故事: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雷锋背大娘回家。 (7)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8)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小节。

(9)指导学生分男女用问答的形式来朗读课文。

3.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仿照第2或第4小节,想象: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时时处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人。)

(4)结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幻灯片出示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5)学生对比读下面这两句话: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雷锋叔叔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洒向哪里。”

(6)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说说身边的“雷锋”。

(7)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指的是什么呢?“终于找到了”,“我们”找到的是当年的雷锋叔叔吗?(指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到哪里伸出援助之手。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读出韵味,读出呼唤的语气和回忆雷锋事迹时的深情,从而领悟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5.指导背诵。先小组内朗诵,分节朗诵;然后练习背诵。 6.积累。

师:雷锋做了无数的好事,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几句话——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