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医诊断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faab0d4a7302768e993908

临床表现:主症:胃脘胀痛,爱腐吞酸,呕恶厌食。

副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不消化饮食物,吐后胀痛得减,

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诊断要点:〔1〕具备主症及典型舌脉。

〔2〕具备主症2项,副症2项以上者。

〔3〕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多有暴饮暴食之病史。

10. 虫积证(1例)

虫积肠道证(儿科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脘腹胀痛,纳食不佳,或吐或泻出虫卵。

副症:食欲不振,时嗜异物,腹胀恶呕,形体消瘦,吐泻可见虫卵,

腹诊可扪及团状硬结。 舌脉:不固定。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2项以上,副症2项以上者。 

(二)气病血病证候 1. 气虚类证候 〈1〉气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甚。

副症:反复感冒,长期不愈,咳嗽声低,气短虚怯;喘促息数,气不

得续;久病呃逆,短促声低,心悸神怯;泄泻日久,形体消瘦,纳食不佳,肢体困怠;年高便秘,便溏不燥;小便作淋,少腹气坠,里急后重,逼坠作痛;癃闭,遗尿;惊悸,怔忡,健忘,癫痫,痴呆;眩晕,头痛绵绵不已,时有间歇,喜按;虚劳,麻木;素常体弱,突然昏倒,重者可见口开目闭,手撒遗尿、肢体松驰、鼻鼾吐沫,或汗出喘促等。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组症状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见于体弱,年老,或年幼、产妇等。

〈2〉气陷证

临床表现:主症: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脱肛等,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副症:肌无力,睑废,囟陷,胃脘隐痛,重坠喜按;久泄久痢,其泻

如注,完谷不化;腹部坠胀,气短不足以息,努力呼吸有利于喘;痈证漫肿无头,顶陷难收,溃脓质稀;崩中下血,长期不愈,血多质稀;胎动易滑,或习惯性流产;尿频色清,时有便意,头晕眼花,神疲嗜卧,不耐烦劳。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因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故除具备副症中任何一组证候外,还

兼气虚见症。

21

〔3〕素禀不足,久病体虚,劳力过度,生产过多,产后过早劳作等因

所致,多见于慢性杂病,一般病程较长为其特点。

〈3〉气不固证 参肺气虚证,脾不统血证及肾气不固证。 〈4〉气脱证 参亡阳证。

2. 血虚类证候 〈1〉血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

副症:口唇、睑结膜、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月经愆期或闭经。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细涩。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淡白以及全身虚弱为特征。

〈2〉血脱证

临床表现:主症:突然大量失血,或慢性失血久而不愈。

副症:面色苍白,夭然不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

清冷,甚则昏厥,不省人事。

舌脉:舌淡白,脉空虚或芤,或微细欲脱。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有明确的出血史,多属于严重阴血亏耗,阳气衰少的证候。

3. 气滞类证候 〈1〉气滞证

临床表现:主症:胀闷、疼痛。

副症: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时发热,眉棱骨痛,精神抑郁,胃脘、

腹部胀痛,常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繁,或嘈杂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胀满中空无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肠鸣腹泻,泄后痛缓,随后又作,恼怒加甚;胸中气滞,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掣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及肩臂内侧,气室呼吸不畅;腰痛胀满,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远;或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妇女经前或经行时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等处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或经行后期;或者经闭。

舌脉:舌色正常或稍暗,苔白或黄,脉沉弦、涩或结代。

诊断要点:(1)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组证候及与证情相应的舌脉。 (3)多有情志不畅或饮食失调,或感受外邪,或用力闪挫等导致气滞的

病因,或有痰饮,瘀血,宿食,阳虚,寒凝等导致气滞的病理因素。

〈2〉气逆证

22

临床表现:主症:咳逆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反胃;头痛、眩晕、昏

厥(中风)、呕血;奔豚。

副症: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久咳,烦闷欲绝;胸膈痰满,

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肺胀,目如脱状,息奔上气,痞满膈中,气息奔急,喘息有声;冲冲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仰首挺胸;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呼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吐;气撞心疼吐蛔;胸中痞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气痞不宣,烦满,懊恼,虚烦不得眠;胸胁满胀;急躁易怒,口苦吐酸,食能下咽,衄血,唾血。

舌脉:因其病因复杂,舌脉无明显特征。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中的任何一项。

(2)副症中的任何一组症状。

(3)应当注意表里寒热虚实诸类病中皆有气逆证,当从因辨之。

〈3〉气闭证

临床表现:主症:神昏猝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高热昏迷,痉厥。

副症:猝然晕厥,四肢僵直而厥冷,两手握固,胸满气喘,呼吸气粗,

面青;或者面赤,唇紫舌红;或喉间痰鸣,口吐涎沫;或饱食后,突然昏厥,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腹鼓而嗳气腐臭;或中暑昏厥,身热汗出,气喘不语,牙关微闭或口开;或者身热神昏,躁扰不宁,妄言妄见,烦渴面赤,扬手掷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昏迷烦躁,不知所苦,间有神清之时,懒于动作,目喜闭或目开不欲见光,身热不扬,渴不欲饮;或气闭结胸,心下硬痛,手不可近;或气喘不得平卧。卒然声音嘶哑或失音,耳聋;或小便点滴而出或点滴不出;或大便不通,气闭关格。

舌脉:舌淡或红苔白或黄或腻,脉伏、沉弦、沉、滑、弦数、滑实、

弦劲等。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的任何一组症候与相应舌脉。

(3)以风寒、湿热,痰浊等邪毒深陷于脏腑或经络郁闭窍隧,所表现的

神昏,晕厥,癫狂,声呕,二便闭塞不通等症,应当考虑为气闭证。

4. 血瘀证

临床表现:主症:疼痛,肿块,出血。

副症:其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其肿块

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其出血或反复不止,色泽紫暗,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可见经闭或崩漏。 舌脉: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的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23

(3)本证多有跌打损伤,内伤出血,劳伤过度等病史。 

5. 血热证

临床表现:主症:身热,心烦。

副症:口渴不喜饮,身热夜甚,甚则神昏,躁扰发狂,以及发斑吐衄,

尿血便血,女子月经过多或崩漏,其出血具有势较急,量较多,色深红的特点。

舌脉:舌质红绛、脉细数。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以伤阴、动血、热扰神明为发病特点。

6. 血寒证

临床表现:主症:恶(畏)寒,怕冷,手足清冷。

副症:肢体麻木,皮肤不泽,喜暖,胸腹胃脘冷痛,得热痛减,面色

青黑或苍白,妇女可见月经愆期,痛经。 舌脉:舌淡暗,脉细缓或沉迟。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的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多有感受外寒病史并常见于年高体弱,阳气素亏之人。

(三)津液病证候 1. 痰证

〈1〉风痰证

临床表现:主症:喉中痰鸣,恶心呕吐,吐出痰涎清稀多泡沫。

副症: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抽

搐痉厥;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舌脉:舌苔厚腻,脉弦滑。

诊断要点:(1)主症具备二项兼副症一项及舌脉,本证诊断成立。

(2)本证具有痰盛而动内的表现。多见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及肥胖痰

盛之人。

〈2〉寒痰证

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咳吐稀痰或肢冷,骨节肿痛、肢节活动不利。

副症:胸闷咳喘或胃脘胀闷,形寒肢冷,尿清便溏。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滑或浮紧。

诊断要点:(1)主症具备加典型舌脉本证诊断成立。

(2)以寒盛痰聚,阳气亏虚为本证特点。

〈3〉热痰证

临床表现:主症:痰黄而稠,或痰白而胶结难出,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尿黄便

结。

副症:咳嗽气喘;或气粗息促,喉中有哮鸣声;或惊悸失眠;或渴欲

饮水而得水则呕,按之心下痛;或神志狂乱;或喉痹,音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