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雨污改造可研报告二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厦门大学雨污改造可研报告二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2cfc797fd5360cba1adb93

厦 门 大 学 雨 污 管 网 改 造 二 期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院 长:凌世德 副 院 长:王 岗 编 制:陈文雄 柯开敏

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OO八年 八月

1

目 录

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3 二.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三. 建设依据――――――――――――――――――――――6 四. 建设地点及总平面布置――――――――――――――――7 五. 建设条件――――――――――――――――――――――7 六. 建设规模及内容―――――――――――――――――――8 七. 工程投资估算――――――――――――――――――――11 八. 资金筹措及工程安排―――――――――――――――――12 九. 效益分析――――――――――――――――――――――12 十. 结论――――――――――――――――――――――――13 附录:

1、厦门大学招标基本情况表 2、工程造价概算书 3、雨污管道一期工程总平图 4、雨污管道二期工程总平图 5、厦大西校门防潮排涝泵站图 6、资质证书

2

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厦门大学雨污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

建设性质:① 厦大西校门区域新建排涝泵站及附属雨水管改造。

② 厦门大学学生宿舍区原有的雨污合流水管改为分流制排放。 ③ 原有水泥管及暗沟改为HDPE塑料管。

二.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厦门是我国东南部沿海著名的港口风景城市,位于东经118度,北纬24度。地处福建省九龙江入海口处,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遥遥相对,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山海风光,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厦门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校址位于厦门本岛的南端,现有校区占地面积2188亩,建筑面积70万平米,教职员工及各类在校生共计4万余人。

厦门大学自1921年建校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由于建校以来,校内排水系统一直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同一区域内,有不同年代的建筑,也有不同系统的排水管网。原有的排水管网基本上都为雨污合流制,基本上是哪里有新建筑,其排水管即接入该建筑物附近的排水干管,多年来形成了杂乱的雨污水管网。校内化学湖及芙蓉湖的湖水补充水量少,换水时间长,湖内水质逐年恶化,藻类繁殖旺盛,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其中芙蓉湖内的鱼类已不能生存,湖水现已发黑但尚未变臭,化学湖及演武池水质已发黑变臭,其臭味已影响到师生生活。每年遇海水天文大潮时,由于演武路上的排洪沟(西大沟)

3

为雨污合流,排洪沟出口受海水顶托,致使上游的生活污水倒灌入化学湖,化学湖湖底低于其溢流出水口,倒灌的污水内含的杂质沉淀在化学湖湖底,造成水质变差,水体发臭。每年降雨量稍大时,厦门大学西校门片区的雨水即无法顺畅排出,积水常常淹没西校门路面,形成内涝,给师生员工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改造校区排水管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决定彻底改造现有的校园排水管网,使之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本着卫生、节能、安全等原则,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 目前厦门大学的排水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 校内雨污管道大部分为合流管道

厦门大学自1921年建校以来,由于校内排水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基本上遵循雨污合流制排放体系,九十年代以来新建的建筑,在单体建筑的室外化粪池以内的管道基本上已做到雨污分流,但单体化粪池以外的管道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旧合流管网,因而从总体上看,雨污管道还是以合流为主。 2) 校内雨污管道大多数为水泥管,石砌暗沟等,渗漏堵塞严重

校区很多地方仍采用石砌暗沟,由于年代较远,沟底、沟壁受流水冲刷及沉降不均匀,渗漏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断流,污染了地下水源及校园内的景观水体。有些地方的管道常年流水不畅,下雨天会反冒雨水,并将沟管内常年沉积的污物冲刷到地面上。目前厦大的化学内湖已常年发臭,芙蓉湖水质变臭的迹象也已非常明显。

3)供水管网布置不合理,雨污水管道大部分直接排入大海。

厦大校区的排水系统,原来主要依仗校区两条较大的排洪沟(东大沟、西大沟)直接排入大海,新开拓的白城、海滨、东区及海韵校区均采用管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