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7f50bf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0

2019年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这段话认为 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而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2019年

B.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 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D

点睛:多种史观的理解: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3、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 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 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 【答案】C 【解析】

2019年

试题解析:A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民主政治能够激发认得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5、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于乡村,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商业形成了三级市场体系 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C. 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答案】C

【解析】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说明唐朝时,朝廷不允许在州县之外设置“市”,这意味着在其它地方形成的“市”是不符合朝廷之法的,草市“本身含有不合法”之意。但是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则表明“草市”取得了合法地位,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级市场”,排除A;草市最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表明,草市的税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并不能说明

2019年

这种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且与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不符,故D错误。

6、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答案】A

7、《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 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 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答案】D

【解析】题干中黄生认为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而儒生辕固生的反驳是指出了如果依照黄生的观点,则汉高祖代秦天子之位是非法的,所以这说明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题干没有说到道家思想是否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B;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

8、(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法的概念和理解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