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800fe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0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是(D)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

.

2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A.辩证法的观点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28、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理在事先

2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3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

3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3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绝对观念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水、火等“原初”物质

3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3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 C.世界是发展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3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37、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3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3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40、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A.唯心主义理解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劳动

4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C)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3、时间和空间(D)

A.同物质运动无关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A.手脚分工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可知性

4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44、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4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是

46、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A.存在性 A.社会实践

4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B.运动性

C.物质性

48、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4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C.解放思想 A.形而上学 A.可变性

B.集体智慧的调动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唯心主义 C.不可逆性

D.二元论 D.连续性

50、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C)

B.机械唯物论 B.无限性

51、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C) 52、“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5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流。这是一种(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5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B.形而上学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时间(D)

A.是客观的

55、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D.时间的重复性

5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B.人可以创造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辩证否定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A.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C.发展引起运动

5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A)

5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0、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A.事物数量的增加

6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6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

6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C.是否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6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认识事物的量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B.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B.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D.是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6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6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