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一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一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bdcb2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b

【答案】 D C

【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的建设区必须是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且降水量较大的地区。 【解答】

建设海绵城市,会导致大气湿度增加,A错;

海绵城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地面,会增加植物蒸腾,B错;

海绵城市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这会使城市水循环中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弱,地下径流增多,C错D对;

由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增加地下径流水量,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

12.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2)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C

【考点】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在枯水期放水,使河流径流量趋缓。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知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

试卷第9页,总17页

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解答】

读图乙可知,A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而B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大,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径流量经过了湖泊的调节作用,而B位于湖泊上游,所以河流自B流向A。

A、图中河流自B流向A,根据指向标可知,自东南流向西北,故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图示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降水量的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符合题意。

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不符合题意。

D、读图可知,图中河段在河道内有沙洲形成,说明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不符合题意。 据图可知,在①时段和③时段湖泊的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说明在①时段和③时段,湖泊产生蓄积作用。

13. 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河流流速增大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湖泊沉积增多 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答案】 D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河流含沙量增加,则反映流域内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则河流含沙量增加,沉积加重。 【解答】

A、河流流速增大则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不符合题意。 B、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表明河流含沙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C、如果湖泊沉积物增多,则沉积到沙洲处的泥沙减少,不符合题意。

D、流域内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则沙洲处泥沙沉积增加,面积增大,故正确。

14. 读印度洋某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

(2)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是冬季快于夏季,其原因是( )

A.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B.冬季赤道逆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C.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试卷第10页,总17页

D.冬季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3)7月,图中R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 ) 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无风顺水 D.无风逆水 【答案】 D A C

【考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知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为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北印度洋洋流属于季风环流,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在夏季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顺时针流动;冬季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在冬季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逆时针流动。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水平运动微弱,风小。 【解答】

图示为北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洋流流动方向夏顺冬逆,图示洋流呈逆时针,故为当地冬季,11月到次年2月。

马六甲海峡内,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形成的季风洋流流向叠加,海水流速较快,所以A正确;

夏季两者流向相反,流速较慢。而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与冬季季风洋流的流向相反,所以B错误;

南赤道暖流对赤道以北地区影响很小,所以CD错误。

7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但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所以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无风顺水,故C正确。 二、非选这题

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图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及“地球公转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时的地球光照图,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位置。

(2)图甲中乙、丙、丁三处,与甲处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处,与甲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是________处。

试卷第11页,总17页

(3)地球位于图乙中A位置时,太和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________。 【答案】 夏至,B 乙,丁

昼夜等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图乙中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2)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的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解答】

结合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因此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乙中B为夏至日。 结合图可知,甲地和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因此地方时相同。结合图甲地和丁地纬度相同,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根据分析可知,地球位于图乙中A位置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

(2)N处分布着________气候,该季节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P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M处气候对应的是________,N处气候对应

试卷第12页,总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