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导师介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导师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e7bf5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d1

收录刊物20余篇。其中,《中国历史学年鉴》介绍6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0篇,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相当影响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古罗马转型时期公民社会道德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社会道德的变迁与罗马帝国的兴亡》和省、厅级课题7项。

易兰 1978年2月出生,湖南株洲人。2005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10月评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西方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现为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教学科研人员。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参编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学术月刊》、《史学集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详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项。

尹红群 男,(1975年出生,湖南洞口县人。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评聘为副教授。现为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室,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科研,主攻民国财政史、湖南经济社会史等领域。出版专著《民国时期的地方财政与地方政治》、《湖南传统商路》2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课题2项,参与湖南省重点课题1项,主持省课题1项(完成)、教育厅课题1项(完成)。

曾桂林 1975年12月生,湖南蓝山人。2002年、2009年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10年评为副教授,2011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现系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师,讲授《文化学原理》、《中国近代史》等多门课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2006年以来,出版学术著作(合著)2部,参编研究生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在《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的数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CSSCI收录。2008年,《中国慈善简史》(合著)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近年来,已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正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承担子课题《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慈善事业》),同时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同善会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

张灿辉 1964年6月生,湖南桃江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方向。著作有《中国古代帝王宫廷娱乐》、《中国海外华侨拓展史》、《两汉魏晋凉州政治史研究》、《六朝区域进程史研究》等。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张国骥 男,1959年生,湖南湘阴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教授、博导。1983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2月至7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系统工程原理。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由国家和省委纳入高层次、复合型后备高级干部培训项目,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学。2004年5月考上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和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2006年5月,作为“中国大学校长培训团”中的一员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大学管理。2011年,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第42期高校领导海外培训班,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研修高等教育管理。

张晶萍 女,1967年1月生,江西省波阳人。先后就读于江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史学史硕士学位、专门史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学术史、近现代思想史、历史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在《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研究》、《文献》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张绍春 1969年1月出生,土家族,湖南吉首人。1992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9月获得副高职称,现在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在《光明日报》、《当代中国史研究》、《伦理学研究》、《生产力研究》、《大学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已出版专著《近现代教育变革的强音——马叙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郑大华 男,1956年生,土家族,湖南永顺县人。曾先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教授、龚书铎教授学习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博土学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首届“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2000—2001年任韩国汉城国立大学访问教授。1988年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尤其是辛亥革命史研究。1988年后转而从事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和学术史、尤其是民国思想文化史和学术史研究。在梁漱溟研究、张君劢研究、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界研究、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

外领先水平。出版著作十余部,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世界历史》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等多项。

郑佳明 1949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分获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城市文化史。主讲《城市文化史》和《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社科联主席,湖湘大学堂组委会副主任,红网名誉董事长,《故事湖南》主讲人。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

郑佳明教授对中国思想文化史有精深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主持“湖湘文库”的《湖南城市史》编纂,指导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余篇。先后担任长沙市岳麓区区长,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湖南省委外宣办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在内地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历史题材电视剧《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和《恰同学少年》中,他分别担任总监制和总策划。他是我省党课和形势报告专家服务小组的主要成员,近年来,多次深入到各州市、省直单位、高校以及全省重要的研讨班、培训班作理论辅导报告,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钟声 1963年11月生,湖南湘阴县人。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和湖南师大历史系,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国家公共文化政策实验室”研究员。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近现代湖南历史与人物、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社会的变动”;先后主持“近代长沙米市研究”、“近代以来中国政府的文化政策研究”、“湖湘文化理论研究”等省厅级研究项目5项。出版著作《从重商思想到实业振兴思潮》;先后参编的著作有《中华民国史大辞典》、《三湘英烈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沙文化产业蓝皮书(2012)》、《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3)》(蓝皮书)。在《光明日报》、

《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有的先后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作家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书刊摘录或全文转载。

周秋光,男,1954年生,湖南耒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近现代史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学术方向带头人。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主任、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首席专家。学术与社会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评委、国家教育部专家库评委、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南黄兴研究会副会长、湖南谭嗣同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慈善总会理事等。主攻方向为社会与文化史,是国内外研究熊希龄、社会慈善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以及湖湘文化的知名学者。

先后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一般项目《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红十字会研究》各1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图书《中国慈善史资料汇编》1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均GDP进入3000-5000美元阶段的部分省市经济结构变化和动态特征对湖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研究》1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7项)。

出书(含主编)26种,代表作有《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熊希龄集》(全8册)、《熊希龄传》(已出第3版)、《熊希龄:从国务总理到爱国慈善家》、《湖南教育史》(第2卷)、《湖湘文化宏观研究》、《中国慈善简史》、《红十字会在中国(1904-1927)》、《近代中国慈善论稿》、《湖南慈善史》、《刘大年传》、《中山慈善万人行研究(1988-2010)》、《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谭延闿集》(全2册)、《湖南社会史》(全2册)、《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全3册)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多次获国家、省、市和学校科研成果奖。先后6次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学术访问,应邀赴德国自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楚文化研究会、台湾福华文教会馆参加学术会议并讲学。个人事迹入选《中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