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实习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秭归实习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1a5a31dd88d0d232d46a93

阶地为黑色泥土,植物密度一般,可以看出整体的形成过程应为开始,河流流量大带来 巨石并侵蚀后河流流量骤减。

13

时间:2015.08.22 地点:兰陵溪

路线3:基地——兰陵溪——基地

人员:杨超,孙斌,左泽钧,黄鹰,116142班及116141班 任务:①观察描述变质岩的特征 ②观察描述变质岩的断层

③观察崆岭群的变质岩与震旦系莲沱组的分界 ④观察古风化壳及不整合接触关系 ⑤观察沉积岩中的坐椅褶皱

教学点一:

点位:木材检查站以西200米 点义:对变质岩的观察

变质岩形成的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向及时间 变质作用分类: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的变质作用,气和液态的变质作用, 区域的变质作用

方向:重结晶(岩石里的矿物重结晶) 变质结晶作用(重组合) 交代作用 特点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形成的变质岩 矿物定向排列,有重结晶现象,成片状 特点

负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 具有沉积岩本身的特点,成片麻体状

在该教学点可见: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角闪斜长花岗岩,风化后成黄褐色,中粒 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石英(呈粒状态),长石(斜长石为主,部分为钾长石);暗色矿物为角闪石(不 规则),黑云母(片状)。绢云母成黄褐色片状,有丝绸光泽。斜长石(白色或浅

白色),含量为40%以上。深灰色条带状混合斜长石片麻岩,局部带体含量高, 有一定含量穿插。

教学点二:杉木溪大桥

点位:334省道80公里以西100米处

点义:崆岭组小以村(Dt1x)变质岩中的断裂 任务:1.崆岭组变质岩的观察描述; 2.对断层画素描图;

描述:此变质岩以灰黑色或灰白色变晶结构,呈片状或片麻状,颗粒有粗有细,不均匀,变 质程度高的面理有小的紧密褶皱,含有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含有片麻岩。

注:以崆岭群为变形介质的基底褶皱,主要发育为西西向线状紧闭褶皱和北东向宽缓褶皱, 二者在空中以叠加褶皱型呈现。

14

教学点三:九曲脑中桥

点位:小加水站的对面山坡上 点义: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分界

任务:1.观察描述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分界的岩性 2.观察描述南沱组与陡山沱组的不整合接触 3.观察描述陡山沱组内部褶皱构造及地层岩性

描述:坡下的地方为古风化壳的遗迹,下有南沱组的灰绿色上午冰晶砾岩,上部有陡山沱组 紫红色的砂岩。古风化壳铁锰含量较高,由地壳下降运动沉积形成。山坡较上面的地 方特征明显,其中:

第一层:中厚层状,泥灰岩(条带有一些薄层状的白云组灰岩) 第二层:钙质页岩

第三层:中厚层状泥灰岩(杂带白云组灰岩) 第四层:薄层泥质灰岩

第五层:条带状泥质灰岩与灰质泥岩(杂带有薄层状泥灰岩) 第六层:含炭质灰岩和灰质泥岩(白质灰岩)

总体呈现一白一黑二白二黑的特征,且可看出有明显的坐椅褶皱。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