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习题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食品分析习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21a20aba1aa8114431d9fe

食品分析的目的: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 “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 “世纪之毒”——二恶英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第二章

1、食品样品分析的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2、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3、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段随机抽样。 4、四分法?

将样品按照测定要求磨细,然后混合,平铺成圆形,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要求。 5、样品如何保存?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6、说明预处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目的:(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2)对样品进行浓缩。 常用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2)蒸馏法;(3)溶剂提取法;(4)色层分离法;(5)化学分离法;(6)浓缩。

7、指出干法灰化和湿法灰化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用于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且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 特点:干法灰化法——优点:(1)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2)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3)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缺点:(1)所需时间长。(2)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3)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湿法灰化法——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第四章

第一节:

1、测定食品中水分的目的和意义?

(1)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食品不变质的手段;(2) 保证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3)维持食品中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4)保持食品良好的感官性状。 2、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是否束缚划分:结合水(束缚水)、自由水

按存在形式划分:物理结合水、溶液状态水、化学结合水 3、如何选择测定水分的方法?

(1)除了含有水分并含挥发性化合物的食品或在100℃易于分解的食品之外的食品(即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加热温度范围内食品性质保持稳定,不分解的食品)用常压干燥法;(2)在100-105℃下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用减压干燥法;(3)脂肪食品和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挥发物的食品用蒸馏法,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4)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乳粉和脱水蔬菜等用卡尔费休法;(5)水分含量较低的干菜等干制品用近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4、什么叫物理栅?如何预防?

物理栅: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烘干过程中,有时样品内部的水分还来不及转移至物料表面,表面便面形成一层干燥薄膜,以至于大部分水分留在食品内不能排除。

预防:在干燥此类样品时,要稀释或加干燥助剂或两步法干燥。

5、下列样品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干燥,为什么?(1)含果糖较高的蜂蜜样品;(2)香料样品;(3)谷物样品。

(1)用减压干燥法进行干燥,因为该样品在100-105℃下易分解、变质;(2)用蒸馏法进行干燥,因为该样品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挥发物;(3)用蒸馏法进行干燥,因为该样品属于脂肪食品。 6、卡尔费休法适用于测定什么样品?滴定反应属于什么类型?

卡尔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也常作为水分痕量级标准分析方法,也可用此法校定其他的测定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用于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乳粉和脱水蔬菜等样品的水分测定。

滴定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7、水分活度与水分总含量有什么区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与食品中的那一部分水有关?

水分总含量是食物中水的总含量,常以质量分数表示;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反映水分与食品的结合程度或游离程度,其值越小,说明结合程度越高,其值越大,说明结合程度越低。同种食品一般水分含量越高其AW值越大,但不同食品即使水分含量相同,往往AW值也不同。

食品腐败变质主要与食品中的自由水有关。

8、说明常压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常压干燥法:原理——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适用范围——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加热温度范围内食品性质保持稳定,不分解的食品。

减压干燥法:原理——利用水的沸点随P↓的原理,将样品称量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百分比即为水分含量。适用范围——在100-105℃下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

蒸馏法:原理——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中各组分沸点,将食品中的水分与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二甲苯等,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出液,由于水与其他组分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有刻度的接收管中分层,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水分含量。适用范围——脂肪食品和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挥发物的食品,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第二节:

1、简述食品酸度的测定意义及测定原理。

意义:(1)酸性物质是食品质量的重要物质;(2)是多种食品重要的卫生指标;(3)适当增加酸度,可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4)利用有机酸与糖的含量比,可判断某些果蔬的成熟度。

原理:食品中有机酸为弱酸,与强碱作用,生成弱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即终点pH为 8.2),可用酚酞作指示剂(至微红30秒不褪为终点)。根据碱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所消耗的量,便可计算出总酸的含量。

2、挥发酸包括哪两部分?要测定结合态挥发酸,应如何处理?

挥发酸包括游离态与结合态两部分。

结合态挥发酸不容易挥发出来,所以测定时要加少许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挥发出来。 3、什么是有效酸度,如何测定?

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准确地说应是溶液中H+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来表示。

其大小可借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pH计由一支能指示溶液pH的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以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一个原电池。它们在溶液中产生一个电动势,其大小与溶液中的pH有直接关系。

E=E0-0.0591pH(25℃)

即在25℃时,每相差一个pH单位就产生59.1mV的电池电动势。由pH计表头上直接读出样品溶液的pH值。

4、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测定总酸度时终点不易观察,如何处理?

对于颜色较深的食品,可通过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等方法处理后再滴定。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采用电位滴定法。

5、测定食品酸度时,如何消除二氧化碳对测定的影响? 取80~100mL(g)样品置三角瓶中,在用电磁搅拌器连续搅拌的同时,于低真空下抽气2~4min,以除去CO2。

6、电位法测定pH值的根据是什么?操作上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 pH计由一支能指示溶液pH的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以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一个原电池。它们在溶液中产生一个电动势,其大小与溶液中的pH有直接关系。E=E0-0.0591pH(25℃)即在25℃时,每相差一个pH单位就产生59.1mV的电池电动势。由pH计表头上直接读出样品溶液的pH值。

注意的问题:(1)本法适用于肉、蛋类等食品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pH的测定。一般误差小于±0.02 pH。(2)新电极或很久未用的干燥电极,必须预先浸在3mol/L的KCl溶液中2h以活化电极。(3)应选用pH与待测样液pH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4)在塑料保护栅内的敏感玻璃泡不与硬物接触,任何破损和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第三节:

1、说明索氏提取器的提取原理、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油重法:

提取原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应用范围——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脂类含量少或经水解处理过的(结合态已转变成游离态),样品应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

注意事项——(1)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非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但也不要包得太紧影响镕剂渗透。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2)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滤纸一起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3)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导致水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定结果偏高。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4)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80滴左右,每小时回流6—12次为宜,提取过程应注意防火。(5)在抽提时,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也可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如无此装置可塞一团干燥的脱脂棉球。(6)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用直接火加热,应该用电热套,电水浴等。烘前应驱除全部残余的乙醚,因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7) 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重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重量作为恒重。(8)因为乙醚是麻醉剂,要注意室内通风。

残渣法:

提取原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提取后得残余物,蒸去溶剂,烘干、称重。原样品干重与残余物质量之差,便得油重,即可求得粗脂肪含量。

应用范围——本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2、潮湿的样品可否采用乙醚直接提取,为什么?

否。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乙醚提取效果,而且乙醚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非脂成分溶出。

3、残渣法测定食品中粗脂的关键是什么?

(1)准确称取符合条件且含脂肪10mg以上的样品,(2)纸包不漏样,(3)提取脂肪完全,(4)残渣烘干。

4、为什么本法测得结果只能称为粗脂肪?

本法测得结果为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质。

5、如何判断样品中脂肪是否提取完全?

样品中脂肪是否提取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检查。由提取管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上,挥发后不留油迹表明已提取完全。 6、高质量薄层板应具备哪些条件?

(1)薄层面平整、细致、对光看均匀。(2)展开时,展开剂前沿保持平直上升。(3)展开后,各样品点上相同物质的斑点在一条平直的线上。

7、以菜油中五种不饱和脂肪酸为准,判断样品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名称,并指出多与少。 亚油酸>油酸>亚麻酸

8、说明本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水,它可改变固定相与流动相间的极性关系,从而改变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在这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使斑点拖尾或呈线状分不开。 9、什么是Rf值?其有何用途?

Rf值=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用于定性未知样 。

第四节:

1、已知样品的含氮量后,如何计算蛋白质含量?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不同种类食品的换算系数为何不尽相同?

用已知样品的含氮量乘以6.25即得蛋白质含量。因为不同的食品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的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所以蛋白质换算系数不同。 2、简述凯氏定氮的测定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

常量凯氏定氮法:

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过程——样品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

注意事项——(1)所用试剂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2)消化过程应注意转动凯氏烧瓶,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炭粒冲下,以促进消化完全。(3)若样品含脂肪或糖较多时,应注意发生的大量泡沫,可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消泡剂,防止其溢出瓶外,并注意适当控制热源强度。(4)若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0g/L 2-3ml过氧化氢后再加热。(5)硫酸铜起到催化作用,加速氧化分解。硫酸铜也是蒸馏时样品液碱化的指示剂,若所加碱量不足,分解液呈蓝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需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6)若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g,可按每克试样5ml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7)消化时间一般约4小时左右即可,消化时间过长会引起氨的损失。一般消化至透明后,继续消化30min即可,但当含有特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的样品,如含赖氨酸或组氨酸时,消化时间需适当延长,因为这两种氨基酸中的氮在短时间内不易消化完全,往往导致总氮量偏低。有机物如分解完全,分解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量多时,呈较深绿色。(8)蒸馏过程应注意接头处无松漏现象,蒸馏完毕,先将蒸馏出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min,将附着在尖端的吸收液完全洗入吸收瓶内,再将吸收瓶移开,最后关闭电源,绝不能先关闭电源,否则吸收液将发生倒吸。(9)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C,否则氨吸收减弱,造成损失,可置于冷水浴中。(10)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11) 蒸馏前若加碱量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铜在70~90℃时发黑。

微量凯氏定氮法:

原理——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与常量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套适于微量测定的定型仪器——微量凯氏定氮器。

3、测定氨基酸含量时,加入甲醛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样品中含有铵盐,有无干扰,为什么?

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

有干扰。铵盐也要与甲醛反应,使结果偏高。有机物的酸性呈弱酸,终点9.2才能反应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