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三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31820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9

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不同层次,各层次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通常将路面结构分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层次。

上图由上向下分别为面层、基层、垫层。

1)面层

面层是路面结构最上面的一个层次,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震动冲击力的作用,并受到大气降水、气温和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与其他层次相比,面层具备较高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良好的平整度和表面抗滑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渗水性。

2)基层

基层是面层的下卧层,它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行车荷载垂直力,并将他扩散分布到垫层和土基上。基层是面层主要的承重层,因此,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足够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蚀,所以,基层应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面层有良好的平整度,还要求基层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3)垫层

垫层处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直接与土基接触,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垫层还能将基层受到的行车荷载力分布到土基中,使基层受道德压力进一步扩散,并且,

能阻碍土基中的一些变形等破坏挤入到基层去。垫层材料强度要求比一定高,但要求稳定性和隔温性能好。

第五章 道路排水设计

5.1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5.1.1路基排水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效益,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设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与集中,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刻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和地质条件,考虑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各种排水渠道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体的水土流失,尽量不要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来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5.路基排水要注意和防止与当地水文条件相违背,应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调宽经济效益。

6.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流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上的水,以及土质松软和纵横坡较陡地段的,亦可建筑具有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5.1.2 路面排水原则

1.低等级公路中,路面的横坡一般应为3%~4%左右。当位于小纵坡或超高缓和段的扭曲路面时,最小合成坡度不小于0.5%。

2.在公路交叉口排水困难地段,路面排水设计应满足行驶动力学和排水技术要求,在交叉路口前应设置泄水口。

3.对于纵坡较大的地段,弯道内侧车道、竖曲线的凹部、高路堤的桥梁端部等特殊部位,为防止过大集中水流对路基路肩、边坡冲刷,可局部设置当水缘石。

4.所有排水设施的设置,除能满足排水要求外,均应满足有利于今后养护维

修。

5.为减少地表面水和地下水对面层、基层和路基的侵蚀破,迅速排除路面结构的层间水,通常将路面排水与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综合考虑。

5.2排水系统布置及设计

本次设计的村道排水设备有边沟、排水沟,这些排水设备设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各自的排水功能,布置要求均有差异。

5.2.1边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力计算,根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边沟紧靠路基,通常不允许其他排水沟渠的水流引入,亦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合并使用。

边沟不宜过长,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至路旁自然水沟或低洼地带,必要时设置涵洞,将边沟水横穿路基从另一侧排出。

边沟的纵坡(出水沟附近除外)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宜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特殊情况容许采用0.3%,但边沟出口间距宜缩短。在边沟出口附近及排水困难路段,边沟应进行特殊设计。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等,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石方路段的边沟宜采用矩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直立,坡面应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梯形边沟的底宽与深度约0.4~0.6m,水流少的地区或低段,取底限或更小,但不宜小于0.3m;降水量集中或地势偏低的路段,取高限或更大一些。

在路堑和高路堤段,由于边沟水流向路堤坡脚处,两者高差大,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形与地质等条件,将出水口延伸至坡脚外,以免边沟水冲刷填方坡脚。边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为避免边沟流水产生冲刷,应作适当处理。

本次设计的村道边沟采用的是梯形边沟,边沟内侧坡度为1:1.5,外侧坡度为1:0.5,底宽和深度均为0.4m,边沟纵坡与路线纵坡坡度保持一致。见下图5.1即为本次道路中设计的土边沟,见图5.2则为浆砌边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