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比较文化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福建师范大学 比较文化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61c2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7

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4. 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道德律法、礼仪制度为核心的文化,同时衍生出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文化体裁。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改革与理想主义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2.简述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3. 简述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答:艺术设计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使用功能。工艺美术品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已不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艺术既提供视觉愉悦,更作用于人类的自我认识与全面发展。艺术既让人敏锐于自我,也扩大对其他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了解。 三、论述题

论述中国的的宗教政策,并谈谈宗教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价值与意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

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道德律法、仪礼制度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衍生出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文化载体。宗教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给人类提供了一中与想象的、超自然观念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宗教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是人与社会的自我意识在(精神)文化上的投射,因此在根本上是人的宗教。 四 田野考察

考察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尤其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Rock、 Seoul、 Blues、Reggae、Rap、Hip-hlop、 Disco、 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民间音乐来源于民间,为大众自我消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享受。有些人愿意花高价去演唱会现场倾听歌手唱歌。人们对音乐的追求越来越痴迷。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 公正/正义 :公正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2. 平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它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3. 等级制度 :基于权威或者专制的等级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文化中。

4.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代替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中主导性文化在结构、模式、功能等的根本性变革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怎样消除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答:消解文化理论中的主观与客观、自我/他者、阶级对立、男/女性别对立、帝国/殖民地二元对立逻辑( dualism)是比较文化研究的当下任务。重申多元文化、宽容、平等、公正/正义、互利的观念是必要的。权力地域、身份显然困扰着比较文化研究。提倡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

2. 简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带来的混杂性与文化撕裂。

答:后殖民文化批评是19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

前殖民地之间关系。它否认一切主导叙述( 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作予以否定,认为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认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与传统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涉及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西方艺术标准与异国情调、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内涵和实质,以及这种文化冲突与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联系,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代世界体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 3. 简述等级制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答:贫穷的存在本身对人类社会而言就意味着一种极大的浪费。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信息。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在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者不堪回首的历史注定失败。诸多原因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 三、论述题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崛起,与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答:我国现在正面临新的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已经成功进行了政治、

经济层面的转型,当前正在走向以思想文化重构为主题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照西方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全景经验,中国文化要真正实现与社会转型互动发展,首先就要实现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即要在把握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文化主体意识觉醒后,能否进一步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重构,则要看我们能否以中国式的智慧、现代性的表述方式,回答整个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征程以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得到世界性的普遍认同。 四 田野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考察现代中国在追求社会平等的进程,平等的理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