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专业联合科研课题小组教学模式的辐射性探索与实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多专业联合科研课题小组教学模式的辐射性探索与实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69d4a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b

多专业联合科研课题小组教学模式的辐射性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在多专业联合科研课题小组的科研模式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模式的国内外现状和需求、实现过程、教学成果和这一模式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辐射作用,对该模式的有效实施和后续开展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课题小组;教学模式;教学辐射;多专业联合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复合型的,过去的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专业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教学模式。

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是指多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互相渗透交叉联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小组往往选取各个学科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组队,针对一个各个学科都能用实施的项目进行科研和创新,然后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完成相关课题。

1.多专业联合课题的现状与需求

1.1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外的发展

多专业联合培养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最早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中叶后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斯坦福大学也一直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展的“多专业教学与研究”行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起到了高等教育的方向标的作用。1988年,被称为“南方哈佛”的杜克大学制定的《跨越边界:九十年代的跨学科规划》(Crossingthe Boundaries:Interdisciplinary Planning for the Nineties)的战略发展计划,从此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开始成为杜克大学的发展主题。

1.2多专业联合课题在国内现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时,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 “交叉科学的新时代”观点。近30年来这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想在我国各个大学进行了许多的实践。现在多专业联合的实践经验是越来越丰富,如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2.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具体实现过程及成果

2.1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改革思路

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多专业联合课题小组的创新模式。在数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联合课题小组,选择一个跨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