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前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说》前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7b70d252ea551811a68744

4、《马说》前课

姓名: 成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就属这一文体。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一食( )或尽粟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2、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知识归纳

六、思考探究: 分析第一段: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2、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那些句子揭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第二段: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分析第三段;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段哪句话既照应开头,又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七、整体感知: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2、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八、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

4、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6、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7、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

8、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11、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1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3、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九、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2、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