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1-4单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1-4单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8de97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5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

作用。 【教学目标】

识记: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

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

对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晚年自评

运用: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方式、影响下的对外交

往的繁荣局面;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及其借鉴意义。 【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军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课: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便被逼传位于李世民。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呢?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登上政治舞台----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秦王李世民具有为帝的实力;与父李渊建唐;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世,位在王公上;设“文学馆”,笼络人才。

(2)太子李建成深感威胁,设法除患:太子与 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多次谋害不成;收买心腹未遂,调离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 (3)李世民先发制人:收买太子心腹;设计剪除祸患。 2、经过:略

(☆注:如果要介绍政变经过,不可过分渲染太子恶毒,也不可过分强调政治的残酷性,说明李世民诛杀同胞兄弟是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的结果) 3、评价:

(1)实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2)影响:① 政变导致血腥相残,骨肉对立;

② 政变一方面是剥削阶级自私本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挑战;

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能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

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一定的残酷性。

③ 史实证明:有积极意义——随后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二、贞观之治 1、概念:

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史称

5

贞观之治。

2、出现“治世”的原因:

补充:历史上,出现“治世”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唐朝实行均田制)②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教训,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部分地调整政策,利于农业生产(如汉高祖刘邦)③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前提)④统治者勤政廉政,善用人才,居安思危,政策有连续性⑤民族团结,对外交流频繁⑥科技进步的推动力⑦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3、具体措施: (1)政治方面: ① 选贤与能

唐太宗在人才的甄选上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书例:魏征)史载:唐太宗时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所以唐初人才济济。 ② 虚怀纳谏

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他非常注意听取各种意见

※君主虚怀纳谏,一则不必事必躬亲,可借助大臣辅助,二则可以减少政策失误,有利于君主有效管理国家。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

① 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

唐太宗时期,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的府库,赈济因水旱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糜费;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① 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 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 ③ 影响:a、稳定了社会秩序;(囹圄常空,牛马遍野,外户不闭)

b、《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的

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① 表现: 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学舍有四百余间,学生达到三千余人,还郭请各地名儒前来讲学。唐太宗还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五经,并作出权威性的官方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义》……

② 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了人才的选拔和思想统治;

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

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① 高祖时期——实行求和政策

原因:唐初北方少数民族骚扰,边疆不安定,唐初国力较弱 ② 太宗时期——实行积极开明政策——民族团结发展

a、原因:贞观之治,统治稳定,国力增强……

6

◇武力征服(战而后和)

东突厥骚扰唐朝边疆——629年,唐太宗发兵10余万打败他们,并俘获

其首领颉利可汗。

◇设置管理机构

设置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因统

而治,重用首领,安抚少数,统治边疆。)

设置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都护府是军政机构,直接派官员、驻军

队、管理边疆。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政治联姻(和亲)

例证:文成公主如嫁松赞干布

影响:使唐朝和边疆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 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c、实质:民族团结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 d、影响: 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因民族政策成功,他被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为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对外政策:友好开放——导致对外交往盛况空前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表现: ○

唐朝与世界的交往多,亚、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的使者、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唐朝访问;外来宗教大量传入,并被译成汉文;玄奘西天取经;长安成为佛教的中转胜地;在朝鲜半岛上,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等广泛传播;日本学习唐朝文化,进行“大化改新”……

2原因:一方面:贞观时期,国力增强,文化先进,对外交往具有强大实力 ○

另一面: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政策。

a、重视友好来往;

(唐朝政府在六部下专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对与中国相隔较远的遣唐使,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 b、鼓励外国人来华;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c、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例如对外来宗教,像玄奘西天取经,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巨

大贡献;又如对外来精华,选择性地吸收)

a、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多元色彩; b、唐朝先进文化向外传播,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③影响: c、物产交换、技艺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文化进步,也间接影响欧洲文化的发展;

d、推动日本改革,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唐太宗实行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4、“贞观之治”的影响:

7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贞观年间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注意:“治世”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但封建“治世”局面下,并不排除阶级压迫和剥削,甚至还存在某些局部矛盾激化的现象。“治世”是相对的,社会基本矛盾依旧,农民地位依旧,这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它实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护长治久安而对农民的某些妥协和对地主利益的一定遏制。即使是“治世”的明君,也有贪暴、专制、荒淫的特征。在封建统治下,“治世”不会长久。 三、晚年的唐太宗

1、贞观后期,唐太宗执政失误明显增多 2、贞观后期,唐太宗“勉强受谏”,还大修宫殿,求仙炼丹(例证即可)

——原因:治世已久,成就已在,滋生骄逸

3、晚年仍求进谏,撰写《帝范》,反省过失

在《帝范》中,太宗总结了为君之道,封建帝王应该加强品德修养,担负国家责任; 也说明太宗具有深刻地反省意识和调整能力;总结对后世帝王具有警戒提醒作用。 4、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四、综合评价

1、功:执政思想强调存百姓,执政用人唯贤,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慎法文治,崇儒尊孔,对边疆安抚怀柔,对外政策友好开明,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封建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过: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3、总评: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太宗治国之道,《贞观纪要》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课堂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业布置】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