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a5f38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b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注意: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区别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2)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反射类型比较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平静状态,神经元细胞膜的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这种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此时膜同一侧无局部电流。

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区膜外的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动作电位,结果造成

膜同一侧与未兴奋区之间出现电位差,从而产生局部电流。其中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静息电位实质: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没有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实质: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易错提示:

1.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无反射活动。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反射活动,实际上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反射活动,单细胞动物因没有神经系统,故没有反射活动,只有应激性。

2.效应器不等同于肌肉或腺体。实际上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共同组成。肌肉或腺体只是效应器的组成部分之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总是双向的,传导方向与刺激位置有关。在实验情况下,当刺激位于神经纤维的非末端处时,兴奋由此处双向传导;当刺激位于神经纤维的末梢处时,兴奋由此处向神经纤维的主干单向传导。

(4) 兴奋的传导的特点: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它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构成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其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这种物质扩散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注意:

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糖蛋白识别。

.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能量转换:电能-----化学能-------电能 (3) 特点

a. 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b. 突触延搁:由于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c. 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4、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同时又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即与脑内神经环路的连续活动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不断形成、突触的数目和大小、脑内某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注意: 电流变偏转分析:

二、激素的调节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研究工作:坚持促进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研究:证明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

(3)巴甫洛夫的研究:曾认为盐酸导致胰液分泌属于神经反射,后来认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结论。 2.激素调节

(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2)特点: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3.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4、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5、激素调节实例: (1)体温调节

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神经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神经调节为主要的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调节 A水调节

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水平衡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水的去路中,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也是唯一可以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B 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