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呼风唤雨的二十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呼风唤雨的二十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f9c0b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a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设计思想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

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都说同学们特别聪明,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能说出图中的物品名称吗?

(出示:电视、电话、火箭、飞船、电脑……)

师:同学们的确厉害,能认识那么多事物。那你能说说这些物品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生:(舒适、方便……)

师:请看黑板老师再考考你(板书:呼风唤雨) 师:请齐读,谁能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比喻具有非凡的本领。

师:板书:世纪,什么是世纪?

生:100年为一个世纪,我们现在是在21世纪,1900年~1999年时20世纪。

师:在两个词之间加上“的”。请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老师先检查昨天的生字词学得怎样! 二、复习生词,引入新课。 师:(屏幕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生字套红。) 师:(手指大屏幕)请看大屏幕,齐读出这些词语,注意套红的字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指名读词语。) 师:请拿出生词本听写。( ) 师:听完之后,同桌两人交换练习本,看你的同桌,哪个字写得既美观,又正确。写得不好的错的,请你的同桌再写一遍。 学生检查,纠正,订正,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昨天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这节课,你想提什么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呢?

生:20世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师:好,同学们提的这三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和老师想在一块了。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习。

三、深入学习3、4、5自然段,师生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思考“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下面请同学们带上这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学,画句子,写体会。)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先看第一个问题“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当时很落后,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到当时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师:针对这几句话,谁还想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也觉得当时非常落后,因为人们只能靠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这些愿望。

生:我从“依赖”这个词知道了,人们只能靠“农耕”生活,靠天吃饭,生活很艰难。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谈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生读文。) 师:同学们,请结合你读过的书或者看过的影视资料,想一想,当提到“农耕社会” 时,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陷入沉思。)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人们在播种以前会怎样翻地?(学生自由发言:住、用、生产工具……)

师:不错,这就是农耕社会的生产状况。同学们再想一想,人们当时会怎样出行呢?(出示幻灯片) 生:人们骑马、坐轿或者坐车。

师:这一定是有钱人或者是王公贵族才有的生活,那生活在最底层老百姓呢?

生:步行,靠两条腿走路。

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你觉得怎样? 生:不便、落后、

师:是呀,刚才我们抓住“农耕社会”这一个词想开去,深刻地理解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异常落后。请同学们带上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文。)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句话和课本上的有什么不同?(出示)

生:课本上的这句话结尾处是句号,而屏幕上的这句话结尾处用的却是省略号。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它们的不同点。那么,同学们,张老师这样改,有没有道理呢?

生:有道理。用省略号说明当时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提到的“四个没有”之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按课本的句式来说一说。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_,没有____,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