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fd10b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7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1.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和关切之心。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柳永的《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李白)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7.思乡怀远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山水田园诗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兴。诗人往往从山水中或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特征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三.析尾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四.抓字词 五.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六.知人论世 就本诗的思想内容给出赏析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怀古伤今 长亭送别 怀才不遇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伤春悲秋 离愁别恨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