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科学考纲题型示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0中考科学考纲题型示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04787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1

2010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2010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科学学科说明

八、题型示例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油脂变质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4.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人们的愿望。我国科学家在寻找光解水的催化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BaTi4O9是最新研究的催化剂之一。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氧化物 B.BaTi4O9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它是一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5.目前甲型HlNl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达菲(C16H28O4N2)是抗H1Nl流感的药物。莽草酸(C7H10O5)是合成达菲的原料之一,存在于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茴香中。关于达菲和莽草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达菲是含有4种元素的有机物 B.达菲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96·

2009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C.从莽草酸合成达菲肯定要用到含氮物质 D.莽草酸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

6.在搪瓷和陶瓷器具表面的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Pb、Cd、Sb有毒金属盐类,为防止中

毒,最不适宜长期盛放下列物质的是( )

A.酱油 B.蔗糖 C.食醋 D.食盐

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8.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 + H2O = H2CO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2HCl=MgCl2+H2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

高温

Cl- H+ H+ Cl- H2O OH +-Na H2O +Na -+Cl- Na OH +Na Cl-

CaO +H2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 )

11.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97·

2010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进行原因分析,不成立的是( )

A.实验前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 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13.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

A.用纯碱溶液区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蔗糖固体 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二、填空与简答

14.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许多物质都可以再回

收利用。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的物质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 物的是 (均写化学式)。 .....(2)干电池用石墨和锌皮做电极,是利用了它们的 性。 (3)图示中能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无色气体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氯化铵溶液可用来浇花,它能为植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

1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在20℃时,把甲、乙各10 g固体分别加入 到两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 所得甲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98·

2009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

鸡蛋壳浓盐酸ⅠⅡ 澄清石灰水Ⅲ 蒸馏水石蕊试液

结果发现II中先变浑浊,稍后又变澄清。

(1)描述I中发生的现象是 。

(2)分析III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成

分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

(4)上述方案中,什么实验是多余的? 。

17.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混合物溶解(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CO3) 过量CaCl2溶液 溶液 沉淀A 蒸发 固体物质B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 。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

体物质B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

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与计算

18.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

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 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其pH<7,说明硫酸过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