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学案5必修三(三)必修四 ——《秋水(节选)》《非攻》《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学案5必修三(三)必修四 ——《秋水(节选)》《非攻》《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139a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c

答案 均是宾语前置句

这类宾语前置句,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否定词“不”“莫”“未”等;第二,作宾语的往往是代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是宾语前置句。 演练体悟

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还原为正常句式。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案 宾语前置。弗怠之。

②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2015年上海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弗罪之。

③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2009年浙江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惟恐其不予吾也。

④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全国卷Ⅰ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不索吾。 4.重点语句翻译。 ①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无乃??与”,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特殊宾语前置句,等于“无乃过尔与”;重点实词,过,责备。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这样做却不能称王,是从未有过这种情况的。

a.该句句式上有两点:一是“者??也”判断句,“者”极易误译作“??的人”;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译时“之”作代词不可漏译。

b.词语,“然而”,古今同形异义词,须拆开翻译。“王”,名词活用为动词,须译出。

1.下列各组中,“焉”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A.?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少焉.?B.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C.?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取之?不阙秦,将焉.?D. ?且焉置土石?.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代词,之。A项语尾助词/之。B项句中助词/形容词尾。D项哪里/于何。 2.阅读下面的语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傅弈,相州邺人也。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我从,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①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

译文: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

非,非议,批评;亲,父母;“之谓矣”,宾语前置句。 ②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我从,悲夫!

译文: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

惑,窃,从;“众不我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③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译文:(他)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

究,“并不之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傅弈是相州邺县人。

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有的)游手好闲,穿上袈裟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益,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又上疏十一篇,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中书令萧瑀与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是‘诽谤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他的父亲;以一介匹夫而对抗天子,以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人。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的设置,正是为了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作罢。

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

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他)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

学习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要善于抓位置、抓标志。抓住了这两点,再加以语意确认,做题既准确又高效。如“焉”和宾语前置句,甚合此法。希望能举一反三,用到其他虚词和句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