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6f7f5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作者:周紫君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8期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封建专制社会的民本思想,分析了“工具性”的民本思想及“目的性”的民本思想。论述了当代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扬弃,诠释了“以民为重”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色彩的制度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色彩的法制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色彩的社会主义社会思想化。 【关键词】 民本思想;社会制度;传承;超越 一、专制下的民本思想

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呈现以兼地掠民为直接目的的战争。后来的岁月中在专制制度下的民本思想,是制度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目的。在这其中 “目的性”的民本思想,是指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当作最终价值,而与之相对的“工具性的民本思想”则是把保护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当作君主统治的利器。[1]

1、“工具性”的民本思想

起初民本思想的提出是为政治服务的,第一 ,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第二,民是国家的财用之源。在皇权至上的专制统治之下,统治者把“民本思想”,以暴力的手段在思想上,制度上,生活上来压制民众获得所谓的民心。主要是“愚民”、文化控制和利用宗教信仰为统治手段。

2、“目的性”的民本思想

(1) 提升了人民的地位。在以兼地掠民为直接目的的战国时期,认为民为邦本,是有意识的承认和尊重人的自尊价值,开始重视和承认人民在国家社会中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民本思想塑造一批清官良吏。自古以来民本思想就倡导清官政治,清官之道是道义之道,是道德之道,要求官员乃至是君主对骄奢心理的膨胀要有节制,节欲、节为,顺从民情,“与民同利”。[2]如唐代“反苛政”的柳宗元,明代的“为民请命”的张居正。

(3)目的性的民本思想对封建社会专政的恶性发展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本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但是在颠沛流离的年代抵抗的精神还是存在着的,孟子的“暴君放伐”认为,为人臣者杀死夏桀、商纣那样“暴其民”的暴君,不是弑君,反而是合理的行为。这证明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包含着人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反抗暴政的,也是一种反抗暴政的权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