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练习题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学物理练习题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7247fc67ec102de2bd89f2

?t?π/3 s??1/34. 解:(1)Ep?1211kx?E?kA2 224x?(2)Ep?2A?0.141m 212121121kx?kA?(kA)?E 284243Ek?E?Ep?E

45. 解:如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合振动振幅为

2A?A12?A2?2A1A2cos(π/2)?0.10m

合振动初相为

??π?arctanA1sinπ/3?A2sinπ/6

A2cosπ/6?A1cosπ/3?π?arctan2.341?113

6.解:如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0a??π/3,?0b?2π/3。可见它们是反相的,因此合振动振幅为:

A?A1?A2?1cm

合振动初相为:???0a??π/3 同样由旋转矢量法可知

?t?5??5π/6

T?2π/??12s

教材练习题P141-1445-1,5-2;5-3,5-4,5-5,5-9,5-10,5-11,5-19,

第六章 机械波

一、选择题

[ ]1.机械波的表达式为y?0.03cos[6π?t?0.01x??π/3?m?;,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振幅为3 m (B)其周期为l/3 S (C)其波速为10 m?s (D)波沿x轴正向传播

[ ]2.图中(a)表示t=0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b)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图。则图(a)中所表示的x=0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与图(b)所表示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分 别为

(A)均为0 (B)均为π/2 (C) π/2与-π/2 (D) -π/2与π/2

17

?1

[ ]3.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 (A)都发生变化 (B)波速和波长变,频率不变

(C)波速和频率变,波长不变 (D)波速、波长和频率都不变化 [ ]4.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某处介质质元在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 (A)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B)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C)它从相邻的一段介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

(D)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了相邻一段介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 ] 5.下列关于两列波是相干波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频率和振幅可以不同 (B)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

(C)振幅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垂直 (D)振幅、频率、振动方向均必须相同,相位差恒定

[ ]6.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P、Q两点处。它们发出的波频率均为?,波长均为?,振幅,分别为A1和A2,初相位相同。设PQ?5?/2,R为PQ连线上一点,则自P、Q发出两列波在R处的相位差??和两列波在R处干涉时的合振幅分别为 (A) 5π/2,0 (B) 5π,0

(C) 5π,A1?A2 (D) 5π/2,A2?A1 参考答案:1B;2C;3B;4C;5B;6C; 二、填空题

1.频率为700 Hz的波,其波速为3500 m?s,相位差为2π/3的两点间距离为 m。 2.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

?1y?Acos??t????m?;,则波的表达式为 。

3.在简谐波的波线上,相距0.5 m两点的振动相位差为π/6,又知振动周期为0.2 s,则波长为 m,波速为 m?s。

4.在波长为?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一波节两边质点振动的相位差为 。

5.一辆警车以30m?s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警笛的频率为500 Hz,则对路旁静止的观察者来说,当警车驶近时听到的警笛声音频率为 ,而当警车驶离时听到的声音频率

?1?1 18

为 。(设声波速度为330 m?s)

6.一波源的功率为l00 W。若波源发出的是球面波,且不计介质对波的吸收,则在距波源 10.0 m处,波的能流密度为 。 参考答案:(1). 1.67m;(2). y?Acos[?(t?(5)550Hz,458.3Hz;(6).0.08W/m2 三、计算题

?1x?l(3). 6,30;(4).?/2,π;)??0];

u1.一横波沿绳子传播,其波的表达式y?0.05cos?20πt?3πx??m?;,求:(1)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的最大振动速度。

2.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求:(1)该波的波动表达式:(2)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3.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波速u=50m?s,求:波动方程。

?1

4.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30m?s沿x轴正向传播.已知A点的振动方程为y?3?10?2?1cos3πt?m?;。求:(1)以A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2)以距A

点为5 m处的B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

5.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10 m,S1的相位比S2超前π,这两个相干波在S1、

S2的连线和延长线上传播时可看成振幅相等的平面余弦波,它们的波长都为4 m。试求在S1、S2的连线 和延长线上因干涉而静止不动的点的位置。

19

6.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其振动方程分别为y10?0.1cos2πt?m?和40 m,r2=50 y20?0.1cos?2πt????m?(m),它们在P点相遇,已知波速u=20m?s?1,r1=

m。试求:(1)两列波传到P点的相位差;(2)P 点质点振动加强时?的取值。

参考答案:1. 解:(1)由波动方程可知振幅A?0.05m,角频率??20π,?/u?3π,则波速u?6.67m?s,频率???/2π?10Hz,波长??u(2)vmax?A??π?3.14m/s

2. 解:(1)由图可知振幅A?0.1m,波长??4m,波速u?100m?s

则??2π/T??1?12π??2/3m。

2πu??50π。

又O点初始时刻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向运动,则由旋转矢量法可得???π/2,因此波动方程为

y?0.1cos[50π(t?x/100)?π/2](m)

(2)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0.1cos(50πt?3π/2)(m)

3. 解:由图可知振幅A?0.1m,波长??100m,则角频率

??2πu?2π?π。 T?由P点的运动方向可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又由图可知原点O初始时刻位于A/2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则由旋转矢量法可得?0?π/3。则波动方程为

y?0.1cos[π(t?x/50)?π/3](m)

4. 解:(1)以A点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

y?3?10?2cos[3π(t?x/30)](m)

(2)?B??A?2πAB????ABu??π 2则以B点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

y?3?10?2cos[3π(t?x/30)?π/2](m)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