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7f639051e79b8968022616

九年级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的这一结构由卢瑟福提出,与太阳系相似。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纳米科学技术:1nm= 10-9 m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 =103 kg 1g=10-3kg

常见质量: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 一只鸡约2kg 。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

具托盘天平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④“称”: 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

盘中增加砝码。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

三、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m

2、密度的公式:ρ=

v

变形式:V=m/ρ m=ρV

1

3、密度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1g/cm3=1.0×103kg/m3。 4、水的密度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103 千克。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量筒:1L=1dm3=10-3 m3 1mL=1cm3=10-6 m3 ⑶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例:一铝球质量是540g,体积为300cm3,判断是实心还是空心的?ρ铝=2.7

g/cm3 解:V=m/ρ=

的!

540g2.7g/cm3=200cm3<300cm3;铝球实心体积比告诉的小,说明是空心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Ⅰ、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但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练习:

甲汽车向东行驶,车内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向后退,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二、运动的快慢 Ⅰ、速度(V)、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ss

2、计算式:v= 变形可得:s=vt,t= 。

tv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2

3、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3.6km/h 1 km/h=

1

m/s 3.6

Ⅱ、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Ⅰ、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读法: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国际单位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换算关系:1dm =10-1m 1cm=10-2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Ⅱ、时间的测量 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Ⅲ、误差

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能够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运动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中学生体重大约500N 6、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五、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错误结论:维持运动需要力 ×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

六、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二、重力: 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G=mg

g=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A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B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 2、分类: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动摩擦

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如:用10N的力推桌子,没推动,所受静摩擦力10N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