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9b4f6ea45177232f60a2bd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它自己的人文背景。虽然当前的教育国际化呼声很高,但我们还是要冷静地思考教育本土化问题。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本土化应是我们这个时代学校发展的“双翼”。

教育国际化不是西化、欧化,而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一种理念、形式和方法上的借鉴,是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是培养心系祖国、胸怀天下、会通中西、学贯文理、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实,不光我们国家,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也在提倡教育国际化。比如,英国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多元化,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扩大国际视野,学会理解包容,树立全球意识。为此,学校特别注意吸纳亚非裔学生,专门留出一定的学额给他们,还开设多个国家的语言课,把学校变成一个小“地球”,从而培养真正的地球人。除此之外,学校在聘用教师方面,也尽可能聘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教师,以提高国际化程度。

现在我们都在实施双语教育,它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还牵涉到双文化浸润的问题。只有从国际视野下的跨文化理解通用人才通用能力的角度,只有从学生对新知识的快乐接纳和积极使用的视野,才能构建起科学的双语教育发展目标,才能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等背景文化的关系。通过双语教育使教育对象获得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这是我们实施双语教育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重视国际知识渗透。学科授课关注国际性大事、国际理念、知识的渗透,并适时延伸、整合。比如,语文课从外国文学谈到风土人情,音乐课介绍外国歌曲来源及文化内涵,美术课探讨时代特点和国家文化,从问题切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进行“新闻播报”,全面介绍一周以来的国际大事、国际问题,介绍国际时事小新闻。

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学会用国际化思维来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创设培育国际化人文环境,做到校内各类标志用中英文标注,凝聚“平等、尊重、和谐、包容”的精神,关注每位教师成长,关心每个孩子的发展;给予每个人参与管理的机会,这里的每个人包括教职员工,也包括家长和学生。学校的各项事务都可以请各类人员从不同侧面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管理与改进。

教育根植于传统,精品教育得益于深厚的文化渊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秀的教育传统,在当前不可逆转的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也要发扬与光大。

我们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

我们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汲取家乡文化深厚的营养。开发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扬州文化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物质层面的扬州古城、古巷风貌、古典园林??文化层面的扬剧、扬州评话、剪纸、漆器、玉器、扬州八怪、古筝、古琴??这些都会令学生为之神往。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快捷的平台,让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切身感受、切身体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育国际化只有建立在教育本土化的基础上,才是有源之水;学校的本土特色,只有融入教育的国际潮流,才会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