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b665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0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心理的本质) 1.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2.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3.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5.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角度研究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

6.基础心理学研究内容:①认知;②情绪、情感和意志;③需要和动机;④能力和人格。

①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④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7.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8.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9.人的心理的本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条件反射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人有思维。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②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心理的反映不像镜子似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10.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11.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①艾宾浩斯:长的过去,短的历史②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孟子性善、荀子性恶,世硕性善恶、告子无善无恶③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分类④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 12.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实验内省法,纯科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环境中心理机能作用、意识是连续整体)(影响小后被取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刺激-反映,环境-行为,研究正常行为分析);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托尔曼、赫尔、巴普洛夫、桑代克(刺激-有机体-反应);

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夫卡、克勒(研究整体功能、整体不等于相加、似动现象);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异常行为分析、潜意识);新精神分析:霍尼、沙利文、弗洛姆;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现象学;来访者中心治疗)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即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等加工过程

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包括①脑与行为的演化;②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③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心理学发展新的动力。 13.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14.研究心理现象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又称结果变量)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2.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

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3.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A脑:脑干(延脑、桥脑、中脑)(睡眠觉醒);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小脑(平衡运动);端脑(即大脑);B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4.根据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其二者的活动有拮抗作用;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5.脑干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6.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7.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为四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 ①额叶以躯体运动的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②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③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④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额中回

8.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9.对右利手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10.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1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 12.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经典反射);斯金纳式的条件反射(操作反射) 13.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泛化现象

14.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15.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16.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进行,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负诱导(抑制)(如废寝忘食)、正诱导(兴奋)。诱导可以是同时性的、相继性的诱导;

16.刺激形成固定顺序,反映也形成固定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是人习惯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3.差别感觉阈限j.n.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4.感觉阈限: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忍受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5.韦伯定律:公式:△I∕I=K(差别阈限/原刺激强度)。

6.费希纳定律:公式:S=KlgR(心理亮=物理量的对数,两定律均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范围)。 7.感觉现象:①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最典型的暗适应是光适应) ②感觉后象:刺激停止还暂时保留一段感觉形象(正后象与负后象;红色负后像蓝绿色,黄色负后像是蓝色) ③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④联觉:一个刺激物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红色温暖、蓝色清凉)。 8.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此范围内之电磁波叫光波) 9.视细胞层上有二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①锥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

②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10.颜色: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互补色:混合变灰色。 11.波长决定色调,物理强度决定明度,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决定颜色的饱和度。

12.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大部分遗传造成、男性色盲人数远高于女性色盲人数10倍。 13.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 ~ 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14.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15.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16.最基本的味觉: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味觉感受性和嗅觉密切联系。 17.皮肤觉:触觉、压觉、震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18.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最难适应,人们对痛觉的感受性差别取决于:①对疼的认识②态度③性格和意志特点; 19.其他感觉:平衡觉:静觉,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运动觉;内脏感觉(也有痛觉)。 20.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整体反映。 21.知觉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22.知觉种类: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如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估计时间。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活动内容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活动内容贫乏容易高估。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看一部有吸引力的电影和在火车站等人,同是一个小时,但等人会显得漫长得多。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第四节 记忆

?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

?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和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直观形象性,表象的片断不稳定性 ,表象的可操作性,表象的概括性。 ?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名称 保持时间 编码方式 刺激物的形象 听觉编码 语义、形象 容量 9~20大,时间短 7±2有限,记忆广度 种类、数量都无限 能否意识到 意识到,转变 被意识到 意识不到,想 转换方式 注意,转入短时 复述,转入长时 遗忘 瞬时记忆 不长于4秒 短时记忆 小于1分钟 长时记忆 大于1分钟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人工概念只是模拟自然概念,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 语言是在人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社会淘汰。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名称 言语听觉(威尼尔中枢) 言语运动(布洛卡中枢) 视觉性言语 书写性言语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大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叫醒,大约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大约持续40分钟; ?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时,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此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注意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位置 功能 损害情况 颞上回 主管听 接受性失语症:能听不能理解、表达 额下回 主管说 表达性失语症:能理解不能清楚表达 角回 主管读 失读症:能看却不能理解 额中回 主管写 失写症:想做却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