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人民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人民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d67ed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fd

体的廉政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经济手段减负增俸,促进官员廉洁自律;事前防范与事后惩治相结合(防惩并举);宽严相济,帮扶经济困难官员与严打贪腐相结合。

(2)作用: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助于政风的廉洁;有助于维护官吏队伍的稳定;加强吏治管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没能最终扼制李唐王朝渐近衰落的趋势等。

4.(15分)

材料 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赋税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籍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以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可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第(2)问,结合材料中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从对政府、地主、农民、社会等方面总结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答案] (1)两税法的实施;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争夺人丁的矛盾;户籍人口的流失,不利于国家管理,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经济的发展。

(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了豪强地主的分裂趋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租佃关系的普及化。

5.(2019·苏州一模)(15分)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

9

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年》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按照顺序归纳:日本人观念的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2)问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第二小问,利用意义可得好处,即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改革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给邻国带来巨大灾难。

[答案] (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

6.(2019·南宁一模)(15分)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固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10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 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得出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根据材料“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可得出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根据材料“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可得出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 第(2)问,根据材料“第一,设立外务部……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可得出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材料“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可得出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结合近代中国外交以国家主权为中心可得出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材料“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可得出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结合外交的近代化不能根本改变中国外交落后的局面可得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所处的屈辱局面。

[答案] (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

(2)影响: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所处的屈辱局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