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杨培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杨培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e2b0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0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逸夫小学 杨培芬

【教材内容】

《唯一的听众》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这 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 “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 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真情所带来的巨大动力。 设计理念:

学习本课,要抓住“变化” 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感悟“变化”中体会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 才的美德。与此同时体会 “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材分析

这 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 “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叙

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 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 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 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人的基本方法。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在在朗读中提炼内涵。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学生能在理解中感悟真情。理解这篇课文的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于是,指导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这样,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着力使学生在质疑中明确主旨。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 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 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 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 “我” 的心理、 行动变化两

方面感受老人对 “我” 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小提琴曲《月光曲》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通过上节课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相信大家能够经得起老师的考验。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些,谁还记得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课文写的是我从不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参加各种演出,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大家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那位老妇人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检查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又培养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育语言表达能能力,同时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

离。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 精读课文,解疑合究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思考,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说说理由。

2、研读。

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 感悟一:老人的语言

师: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出示: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当时的情况,一人读老妇人的话。 谈谈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是啊,对于一个毫无信心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合作读读这段话,一组读当时的情况,一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