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40b68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f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试题

考点一 百家争鸣

6.(2011浙江文综,12,4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是举贤任能、变法图强的政治;罗马法是罗马从建立城邦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法律体系。因此②③与题干“小国寡民”无关,应排除。故C项正确。 7.(2010浙江文综,13,4分)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 A “不以人助于”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D项的意思为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三 宋明理学

5.(2010浙江文综,17,4分)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故选B项。

10.【加试题】(2014广东文综,15,4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 A 题干材料显示贾宝玉之父非常重视“四书”,而“四书”是理学的经典文献,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故而“四书”备受知识分子的重视,A项正确。当时孔子权威地位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红楼梦》取材于现实,主要反映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

1 / 3

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清代的阶段特征分析问题。清代,理学在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是出现题干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11.【加试题】(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答案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解析 第(3)问依据材料内容概括,注意问题涉及的两个层面——统治者与民众。第(4)问首先要紧紧围绕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再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内容,注意设问角度是“积极作用”。 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2012浙江文综,38,9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答案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解析 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

3.(2011浙江文综,38,9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答案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2 / 3

解析 (2)第一小问,解答时首先分析材料,其次理解“上”“下”的含义。第二小问,对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注意概括材料后提炼归纳,注意从其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3.【加试题】(2016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 C 材料中李贽的做法“离经叛道”,说明其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选C项。李贽的做法与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无关,排除A项;“收女弟子”无法说明李贽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李贽的怪异行为无法体现其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排除D项。 评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离经叛道”体现的思想。

一、选择题.下列属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是.绿洲荒漠交界带.地质灾害易发区解析:选D 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常见的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下列属于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解析:选A 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为人为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 km。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题。.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3.C 4.A第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第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四月、七月.七月.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分解者.缺少枯枝落叶.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解析:5.A 6.C7.D第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因而造成下游淤积严重,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第题,长江流域降水夏季最为集中,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四月、七月、十一月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七月。第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二、综合题.水土流失严重区.高寒带生态系统.乱垦滥伐.破坏植被.四月.十一月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