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62870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2

.

21.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2分) 22.B(“惊”错,是游者的感觉而非特点。)(3分)

23.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泉水之奇特:在高处泉水飞泻而下成瀑布,像悬挂的白

絹,像绵延不断的线;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3分)(手法、景象各1分;情感1分) 24.(2)(每处0.5分)

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 25.(4分)①喜欢这里的美景不舍离去 ②珍惜兄弟、朋友的情谊,依依不舍 ③由三游洞的寂

寥委置想到自己的被贬内心忧愤难平。(前两个各1分,后2分)

【松江区】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处州照水堂记 (宋)苏舜钦

①括苍郡署冠山之椒,林壑蔽翳,故当暑有蒸郁之烦,至者或神明不开则事务隳废,咸平初,杨文公起凝霜阁,下览平旷,得遥岑远林之赏,当时固已为嘉处□。景祐中,孙公元规以言事南迁,移守此郡,考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燕休,又得西北隅绝巘之巅,刬去丛秽,化出异境,溪山之势,奔放坌来,始规地命名,诏徙他郡。 ②后更三守,泯然不寻。李君然明之来,刷剔隐滞,纲条一心,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所以自适,且将以风迹留遗乎后人,景与意并,正获乎元规之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摩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有长溪者,源自闽来,趋过槛下,前向南明山,盖王方平之旧隐也,苍峰古刹,阴晴隐见。又于东南创月轩,稍却为燕阁,阁之右又为风亭,亭前启轩曰夕霏,是皆出于照水,而乃有斯胜也。华榱髹楯,下上相焕,易去榛莽,与政俱新,盖基于元规,成于然明,使元规之久,则然明乐成其成矣。然明之去速,则来者其谓斯何!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后先。

③一日然明书来,求予文其事,予慨然东望,神爽坐驰,恨不能剧饮酣歌,俯仰周览于其上;又不能具道其营建之勤,山水之胜,徒胸中耿耿,终日有所思,然明或能图以为贶,使予对而销忧,尚可更发咏歌,以足其未至者矣。 21.分析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①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耶

B.哉

C.乎

)(1分) D.矣

'.

.

23.概括第②段“而乃有斯胜也”中“胜”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照水堂由三人修建完成,作者都做了详细记录。 B.每次修缮照水堂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改造。 C.照水堂周围的山水之胜作者无法一一加以描述。 D.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为了满足没有到达之人的愿望。 25.孙元规和李然明“二君”的“默契”体现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分)D 22.(3分)交代了照水堂附近的风景、天气还有修建的原因之一,与下文写“虽甚盛暑,洒然如秋”形成对照。

23. (3分)山水\\建筑\\人文(意到即可)。 24.(3分)C 25.(3分)①二君都有对照水堂的扩建,都在当地政务取得一定成果之时,他们为众人宴游休憩寻得合适场所。然明对于照水堂的修缮,也是建立在“刷剔隐滞,纲条一新,吏民晓然”之时,也为当地留下了可供百姓和后人同乐的胜地;②他们每次对照水堂的修葺都没有离开对政事与民生的关注。(一点两分,两点三分)

【徐汇区】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与孙季逑书 (清)洪亮吉

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

(1)

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

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

(2)

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

(3)

所述:

“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

.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

(4)

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3)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4)烛就跋:蜡烛将尽。

22.这封信开头的“___________”二字,即紧扣主题。(1分)

23.第③段两处引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晷尚富”表明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比较优越。 B.“衣上落虱”“凝尘浮冠”写出作者读书之专注。 C.“入刺”“过车”的环境反映出作者交游之广阔。 D.此段写作者虽身处繁华、生活安逸,仍一心向学。 25.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结尾段,简析“形散神聚”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用力(1分)

2. 都强调生命短促不能荒废,由此触发自己潜心于学问,是借古人之口说明自己加倍用功的原因。(2分) 3. C(3分)

4. 此句运用对偶有力批评了醉心权势和虚名的“名士”,表达对丧失进德修业时机的惋惜。文气充沛,语句整齐有力。(3分)

'.

.

5. 最后一段结合社会现实,又以扬雄、韦曜为例,说明不追求浮名、不讨好世俗,专注于有用的学问、发挥专长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不但抨击了世人的盲目追求虚度时光,也是紧紧围绕作者主张潜心学问,珍惜光阴的中心,可谓形散而神不散。(4分)

【参考译文】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有自己的专长啊!

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年轻时不跟随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的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比不上您。然而我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日(即四十岁),还又有六年。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在史册留名,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父母不以生了我而感到惭愧。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伴着自己的暗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于冠,每日都有一寸厚。不是门外有名刺递入,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呀。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像这样都是华巧不实的人的过失啊。我有时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而将废弃深沉的思考;假如韦曜放弃自己著史的举处而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反而连自己多年积累的学问也会失掉。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您了。

【杨浦区】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5分)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①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 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