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b539c9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f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明友》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得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刺的朋友》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课后练习二借助图表“填写音乐家档案”,引导学生借助初读把写得美妙的声音摘抄在空白处,把积累词语与初读感受结合起来;课后练习三列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感受和积累描写声音的生动的词语。《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课后练习三列举了含有生动表达的句子,“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插图或影视作品感受树林当时的样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一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层想象,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课后练习三列举了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从越来越亲近的称呼中感受到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情感。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想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进行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以前的记叙文不同的是,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

1 / 28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仅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他们仅仅观察生活现象的表面,不善于做深入的思考,并且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零碎的,不注重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加上他们阅读量不大、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在习作中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成为一大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突破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同时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教法建议】

1. 在教学中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描写和叙述中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交流,在不断的小结中深化认识,积累语言。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 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3.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于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内容 21.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21大自然的声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妙、奏”等七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呢”,熟练书写“妙、演”等十三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二十二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3.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

2 / 28

课时 2 2 2 1 2 2 11 身边的“小事” 我有一个想法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4.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必备品格

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2--3自然段。(重点)

2.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声音导入。 课件页码 关键能力

教师口述: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自然。 声音展示: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 谈话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听听大自然里的美妙声音!(板书:(3) 21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大自然为什么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呢?(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举例: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开始,利用课件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5) 3 / 28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美妙 演奏 呢喃细语 雄伟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 (6) (7) (重点指导生字“奏”为平舌音;“喳”为翘舌音;“喃”为前鼻音等。) (8-10)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呢喃细语 (3)学习多音字:曲(qǔ qū) 呢(ne ní)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 (11) a.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曲(qǔ qū) qū 1>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曲折;2>不公正,不合理,如曲说、曲解、委曲求全;3>弯曲的地方,如河曲;4>偏僻的地方,如乡曲;5>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如酒曲、曲霉。 qǔ 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话;2>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寡。 b.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呢(ne ní) ne1>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例句:是应该买苹果,还是 应该买雪梨呢?2>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定的语气。例句:他还没来呢 。 ní1>悄声细语,燕子鸣声,如呢喃;2>呢绒,一种较厚较密的织品。 ②读一读: a. 两位老同学一起走在弯曲(qū)狭窄的小路上,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儿时的歌曲(qǔ)。 4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