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用中药方剂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内科常用中药方剂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e8d19ff524ccbff021842f

本方治疗口腔溃疡及牙周急性炎症。

30、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各15g,莲肉、茯苓、黄芪、人

参各22.5g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

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31、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方歌】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 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组成】桑叶9g、石膏8g、甘草、胡麻仁、阿胶、枇杷叶各3g,人参2g、杏仁

各2g,麦冬4g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

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32、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白术、人参各30g,白芍90g、熟

地9g、五味子、茯苓各4g,远志15g、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养心安神。

【主治】(1)治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少无味,身倦肌

瘦,色枯气短,毛发脱落,小便赤涩。

(2)亦治发汗过多,身振振摇,筋惕肉。 33、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方歌】桑螵闲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加, 调补心神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各30g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神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

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3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歌】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 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组成】秦艽、羌活、香附各3g,桃仁、牛膝、当归、红花各9g,川芎、甘草、

没药、五灵脂、地龙各6g

40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35、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歌】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崇。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大腹皮、附子(炮)、茯苓、干姜(炮)

各30g,炙甘草15g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

腹胀满,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36、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歌】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咳喘康。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9g,厚朴、甘草、当归、前胡各6g、肉桂3g、生姜2

片、苏叶5片、大枣1枚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盛下虚咳喘证。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腰酸脚软,肢体沉

重,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滑。

39、温经汤(《金匮要略》)

【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温胞宫。 【组成】吴茱萸、麦冬各9g,桂枝、当归、川芎、芍药、丹皮、阿胶、人参、

甘草、半夏、生姜各6g

40、乌梅丸(《伤寒论》)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组成】乌梅、黄连480g,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各180g,干姜300g、

当归、蜀椒各120g

42、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方歌】五皮散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9g 43、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

【方歌】五子衍宗有枸杞,覆盆菟丝车五味, 诸痿皆因元阳弱,力补命火起痿废。 【组成】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五味子 【功用】补肾壮阳。

41

【主治】阳痿。阳事不举,遗精滑泄,不育,头目眩晕,腰膝酸软,精神萎靡,

舌淡苔白,脉沉细。

44、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歌】香薷散种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500g、白扁豆、厚朴各250g 45、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饴糖30g、桂枝9g、芍药18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6枚 4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合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甘草3g、粳米一撮 47、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正康。 【组成】旋复花、甘草、半夏各9g,人参6g、生姜15g、代赭石6g、大枣4枚 48、玉女煎(《景岳全书》)

【方歌】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压痛齿衄宜煎尝。 【组成】生石膏15-30g、熟地9-30g、知母5g、麦冬6g、牛膝5g 49、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歌】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芷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10g) 50、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组成】怀牛膝、代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各

15g,茵陈、川楝子、生麦芽各6g,甘草4g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51、止嗽散(《医学心悟》)

【方歌】止嗽散用百部苑,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各1kg,甘草375g、陈皮500g 52、枳术丸(《脾胃论》) 【组成】枳实30g、白术60g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腕痞满,不思饮食。 53、炙甘草汤(《伤寒论》)

【方歌】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煎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42

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绕。

【组成】干地黄50g、炙甘草12g、人参6g、大枣10枚、阿胶6g、麦冬10g、

麻仁10g、桂枝9g、生姜9g、酒7升

54、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歌】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组成】竹叶、人参、甘草各6g,石膏50g、半夏9g、麦冬20g、粳米10g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