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童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81f681e2af90242a895e540

昆虫们都在想:是蟋蟀的音乐使蝴蝶变得更美呢,还是蝴蝶的舞蹈让音乐变得更美? 【课堂提问】:请概括本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导读】《小青虫的梦》是冰波抒情童话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只爱音乐、外表丑陋的小青虫变成美丽蝴蝶的故事。作者把小青虫对美的向往和执着,放在充满诗意境界中去表现,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蝴蝶的美是来自小青虫的美,作品巧妙地选用昆虫演变的过程,把小青虫作为人的精神内在美的象征,写出了美的创造过程,从而向读者揭示:美在追求中产生,美在创造中形成。在追求、创造美的同时,也营造了美的环境,使美得到了升华。总之,作者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巧妙地将丑与美转化的哲理观念寓于优美的童话意境中,使读者产生对美的崭新认识。柔和清丽的抒情话语营造出淡雅优美的意境,营造出作品广阔的审美空间。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文笔清丽是《小青虫的梦》的特色,使这篇童话带有散文诗的意味和韵律。

八、童话作家简介

1、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

德国19世纪语言文化学者、民间童话收集大师。他们生于一个法官之家,在同一所学校学法律,后又在同一所图书馆工作。1830年因抗议国王任意破坏宪法而同时被免去教授职务,后一同到柏林大学任教直到去世,葬于同一墓地,世称“格林兄弟”。格林兄弟从1806年开始搜集民间童话故事,当时正值拿破仑着手全面征服欧洲,于是他们抱着抢救民间文学语言遗产的责任心,不辞辛劳坚持搜集整理数十年,在1812年、l815年先后分两卷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该书出版后反响强烈,尤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l9世纪中期被译成17种文字,影响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民间童话热”,使搜集整理本国本民族民间童话成为一时之风。格林兄弟用文学语言谨慎地加工润饰过于粗朴、平淡的民间口头创作,他们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欧洲贵族对民间童话的偏见,而且使德国民间童话随他们的名字得到世人认可。

2、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欧登塞一个贫寒的鞋匠家庭,童年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但他天生具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气质,少年时曾迷恋于戏剧表演,l4岁想进皇家剧院做演员,未能如愿。22岁受人资助获得进哥本哈根大学深造的机会,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先后写过诗歌、剧本、小说,但真正使安徒生的名字传遍全球的还是他的童话。安徒生自30年代后半期开始专事童话创作,直至70年代初期共写了170多篇作品,代表作

17

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小意达的花儿》、《夜莺》、《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其童话幽默和诗意交错,体现了温暖的人道主义情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者,安徒生当之无愧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作品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无比珍贵的财富。

3、刘易斯·卡洛尔

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英国l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任牛津大学教授,有不少数学著作,也是l9世纪中期重要童话作家。卡洛尔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小说、童话、诗歌、逻辑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自1854年出版两部诗集后,他一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865年首次以卡洛尔为笔名发表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轰动文坛,l871年又出版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这两部童话很快风靡全世界。卡洛尔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他凭借自己的想像力和幽默感而创造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并不企图制造什么,它所有的只是快乐”,却“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推到了最高水平”。(《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

3、阿斯特丽·安娜·艾米丽娅·林格伦(1907--2002)

出生于瑞典斯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一生专为儿童创作,20世纪60年代就已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据突出地位,成为20世纪儿童文学的杰出代表。林格伦的童话有80余部,以《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米欧,我的米欧》等为代表,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长袜子皮皮》。林格伦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她善于体贴孩子、理解孩子,通过创造神奇、热闹、冒险、善良、热忱的童话世界,释放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自然天性,同时又以十分独特的方式把现实生活折射进孩童的知觉世界,在陌生的新异感和奇妙感中注入本质的真实性,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童话品格,拓展了儿童文学新的美学疆域。林格伦一生获奖甚多,其中1958年赢得国际儿童文学奖最高奖项——第二届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2002年去世时,瑞典政府为她举办了一个童话式的葬礼。

4、张天翼(1906—1985)

张天翼出生于1906年9月,早年他的家庭靠父亲当教员、职员的薪俸维持生活。父亲是个较开明知识分子,酷爱文学作品,对他产生很大影响。青年时期的张天翼当过小职员、记者和教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这使他广泛接触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他以后的创作带来鲜明特色。20年代末,张天翼从事文学活动后不久,就开始儿童文学创作,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秃秃大王》(1933)、《金鸭帝国》(1942)都采用宏大构思,展示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态。他熟悉儿童性格,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得心应手,作品深受儿童喜爱。他的童话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幽默,常使小读者忍俊不禁;十分注意情节的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具有热闹、动态的美感魅力;同时成功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将我国童话创作推到了一个新高峰,标志着我国创作童话的成熟,堪称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翼的代表作是《宝葫芦的秘密》。如果说,在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第一个里程碑,那么,张天翼的作品,则具有第二里程碑的意义。

5、孙幼军(l933—)

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当代童话作家。自1961年出版第一部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开始,先后出版了《小贝流浪记》、《玩具店的夜》、《没有风的扇子》、《怪雨伞》、《小狗的小房子》、《神奇的房子》、《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作品。《小布头奇

18

遇记》是孙幼军童话的早期代表作,该作品在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时获一等奖,在1990年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列入优秀作品书目,这部童话还因此获得l991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怪老头儿》充满荒诞的幻想和出其不意的幽默调侃,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是孙幼军近期代表作。

6、郑渊洁:(1955—)

中国当代作家,于1961年随父母迁入北京,小学四年级时,因“文革”爆发而终止学校教育,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创作风格受张天翼影响较大。先后创作过诗、歌词、小说、科幻等文学体裁。1979年9月,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后曾在《中国盲童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社当编辑,还参与创办了《东方少年》、《大灰狼画报》杂志。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月刊,专刊个人作品。1988年发行量超过每月100万册。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等著名童话形象。作品《猫过鼠年》、《罐头小人》、《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等被改编为动画片,《旗旗号巡洋舰舰》被改编为木偶剧。郑渊洁熟悉儿童心理,以平等身份去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系列淘气、倔强、爱幻想,具有反叛精神的儿童形象,获得儿童广泛认同,有“童话大王”之称。

7、周锐(1953—)

中国当代童话作家。1977年在《诗刊》发表处女作,尝试过多种体裁的创作,1983年后专注于童话创作,以创作短篇童话为主,主要作品有童话集《勇敢理发店》、《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阿嗡大夫》、《扣子老三》、《特别通行证》、《明星和替身》、《出窍》等。周锐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在追求幻想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同时,讲究哲理内涵和文化品格,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形成幽默、智慧的独特风格。近作童话集《出窍》充满了生命的体验和玄想,代表着周锐童话风格的新发展。

8、冰波(1957—)

原名赵冰波,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童话作家。l979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以童话创作为主。主要作品有中篇童话《怪蜗牛奇遇记》、《长颈鹿拉拉》、《怪诞之谜》,长篇童话《狼蝙蝠》、短篇童话集《窗下的树皮小屋》、《毒蜘蛛之死》、《冰波童话》等。冰波是中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早期作品注重情绪和意境的渲染、营造,描写细腻温婉,着意揭示爱与美的主题。后来的作品融入了对人生更冷峻、深刻的思考,显得比较深沉凝重。系列童话《阿笨猫的故事》则通过幽默故事,给儿童以博爱的熏陶,显得含蓄、诙谐。

九、童话创作指导

(一)把握童话的基本艺术特征

幻想对于童话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不同的研究者对此都有论述,以下引用几种关于童话幻想的论述:

1、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童话是非写实性的文学样式。童话假借幻想,把平凡的人、事、物和现象编织成一副亦虚亦实、似幻尤真的奇异图景,在儿童面前展现一个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教育部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文学》教材

2、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 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但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导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

19

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

——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3、“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童话创作,是说,没有幻想就写不成童话;二是指童话内容,是说,没有幻想就不成童话。

——王瑞祥著《儿童文学创作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幻想在童话中占有绝对崇高的地位。但以上论述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却没有回答一个对童话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难道只要有幻想就可以造就一篇优秀的童话吗?平庸的童话与优秀的童话,它们的幻想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什么样的幻想才能创造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的童话作品。

通过以下两篇作品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老鼠挑水》(学生习作) 《最最奇妙的鸡蛋》([德国] 海·海涅 韦苇译) (作品附后) 【课堂讨论】:两篇童话是否都具有幻想色彩? 哪一篇童话给你更多的阅读快感,更具有奇

妙色彩?

从以上两篇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篇童话都符合童话基本的艺术特征,都具有幻想色彩。但相比较而言,《最最奇妙的鸡蛋》的审美张力要远远大于《小老鼠挑水》。这一点是童话创作时要加以借鉴的。韦苇先生在评点《最最奇妙的鸡蛋》时说:“在故事里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哪个下的蛋最奇妙’。故事的‘眼’也就在‘奇妙’二字中。三只各自拥有优越之处的鸡,三段故事,把奇妙之最一层接一层地诠释出来。最后,阿莫下的让人过了100年也忘不了的,四四方方的蛋。才真正奇妙无比,才不让我们失望,才满足了故事对想象力的挑战。”(参见韦苇编著:《经典拌读》)

童话不仅要关注幻想的形式,更应关注其内涵。“兽能言、鸟能语”对于真实的生活逻辑而言,已经是一种极度夸张、变形的幻想了,但这并不是童话艺术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只能说是童话基本的外部特征。 如果我们在理解童话艺术特征时(尤其是在解读具体的童话作品时),仅满足于谈论幻想,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着眼于幻想的具体特质,如幻想的奇异性、自由性、不可预知性等。

(二)正确处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1、对“幻想”与“现实”关系的一般看法

大部分儿童文学教科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强调:幻想根植于现实;不存在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幻想最终还是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幻想不能凭空产生等等。

2、如何处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这些论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正确的,但对童话创作实践来说,却未必有直接的帮助。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包括幻想)都离不开现实,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但对于初学童话创作的人来说,更为现实的困难在于——我们的思维(包括幻想)太黏着于现实。如何超越现实,走向奇异的童话幻想世界,是创作实践面临的问题。

“幻想根植于现实”。 童话作家即使头脑中没有这一观念,甚至反对这一观点,他的幻想也绝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再奇异的幻想也一定能找到它的现实来源)。对于幻想性思维缺失的人而言,过于强调“幻想根植于现实”只会束缚他的创作思维。

幻想根源于现实,这一点无需作者的主观努力。而要产生奇妙的幻想,则需要作者对现

实进行大胆超越,才能创造出奇异而又合理的童话形象。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童话反映生活,但它不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塑造形象,对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