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845fedbc850ad02df804173

京加公路(G111)那吉屯至尼尔基段一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5)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如有部分马歇尔指标不合格,则应重新调整矿料级配、重新设计;用最佳沥青用量制件试件进行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检验,不合格时则应重新调整矿料级配、重新设计。

(6)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在平交口和纵坡大于3%的路段加入抗车辙剂,掺加量按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计。 2.3.4 生产配合比设计

以目标配合比设计得出的级配曲线作指导,对二次筛分后的矿料重新进行配合比例设计,确定各热料仓的用料比例和生产配比的最佳沥青用量,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具体步骤为:

(1)对热料仓各种规格矿料进行筛分(并按不同规格、不同粒级分别存放),分别测定其毛体积相对密度和表观相对密度(矿粉和沥青采用目标配合比设计时的测定值);

(2)根据各种矿料筛分结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矿料组成设计,其级配曲线力求接近目标配合比设计曲线,确定各热料仓的矿料配合比例; (3)取目标配比最佳沥青用量及±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在试验室内拌和制作试件,配料时要求按不同规格、逐级进行称量配制;

(4)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如果有部分马歇尔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重新调整级配、重新设计;

(5)如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相差超过±0.2%,则需重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6)根据生产配合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制做试件进行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渗水性检验,不合格时则应重新调整矿料级配、

35

京加公路(G111)那吉屯至尼尔基段一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重新设计。

2.3.5 生产配合比验证

采用确定的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从拌和站取稳定生产后的混合料,进行抽提、马歇尔相关试验和验证性试验;铺筑试验路,在试验路上钻取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进行现场压实度、渗水性、构造深度(上面层)检验。如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由此可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该配合比将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如有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重新进行一、二阶段配合比设计。 2.4 铺筑试验路段

为了保证沥青面层大面积施工的质量,取得适合本合同段的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施工,在此之前需进行上下面层试验段的铺筑,以达到以下目的:

(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2)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3)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备、组合方式以及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与运输车辆及摊铺能力的协调性。

(4)验证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实际生产能力,验证按施工配合比确定的材料的控制精度和操作工艺。

(5)通过试铺,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摊铺工艺和碾压工艺。 各结构层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验段各项检测项目都符合相关规定,并经监理抽检确认合格,即可分别按以上内容编写、上报《试验段施工总结》,经驻地办初审,报总监办审核批复,即可分别进行1km标准段的施工。1km标准段结束后上报总结报告,作为申报正式大面积开工的依据。

36

京加公路(G111)那吉屯至尼尔基段一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2.5 施工工艺 2.5.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沥青混合料要求采用间歇式拌和站拌和。拌和站的建设、机械设备配置与功能要求等应符合招投标文件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2)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与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并绘制油石比动态图(每日或每工作班一张)。

(3)各层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制生产之前,应储备有相当数量(至少可以使用3天以上)的、并经检验合格的各类矿料和燃油料等。 (4)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见表2-13。

表2-13 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

沥青标号 A-90

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 集料温度 175~190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140~160 混合料储存温度 储存过程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 ≥180 (5)拌和时间应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度,并通过试拌确定。间歇式拌和站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 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 5~10s。

(6)装入冷料仓的集料和装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的集料,未经检验的不得使用。

②应随时检测集料的含水量,以便调节冷集料进料速度。冷集料的含水率必须控制在3%以内,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率应控制在1% 以内;当冷集料含水率>3%时,应降低拌和产量,以确保残余含水量不致超标。将集料彻底烘干,不仅有利于保障级配稳定,而且有利于减少沥青混合

37

京加公路(G111)那吉屯至尼尔基段一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③对料堆含水量大的集料,需要将集料充分烘干。因此需要提高干燥温度,适当减低生产率(延长烘烤时间)。

④应严格按试验确定的料号(即粒组分档)分别装入各自授料斗,不得混杂。当集料发生变化时,应停止生产,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⑤不同来源的集料,即使料号(粒组分档)相同也不得混杂使用。 ⑥由料堆将集料装入授料斗时,应在垂直于集料流动方向并在底部撮取,以减少集料离析。

(7)根据动态标定流量曲线,依据设计的目标配合比与生产产量,确定冷料仓的集料皮带电机的控制频率,一旦该控制频率固定后不得随意变动。料源发生变化时,再根据试验重新确定。

(8)拌制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颜色黑亮、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集料分离等现象;否则不得使用,并应检查分析原因,进行相应调整。如果出现花白或成团结块,可能是拌和时间不够、细颗粒矿料比例增大(特别是矿粉量增多)、沥青用量不够、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偏低或热料仓筛网偏位等原因之一,或几项原因并发。如果混合料颜色枯褐灰暗、无光泽,可能是拌和温度过高、或沥青用量不够、或矿粉过多、或集料不干燥、或燃料燃烧不充分、或产量过大等原因。 经过检查、调整后,即使混合料外观恢复正常,仍应做抽样试验(连续抽样不少于 3 锅),验证调整后的沥青混合料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9)在拌和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监控各项仪表数据、观察各类机械的工作状态和出厂混合料的颜色形态,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10)在生产过程中,应按要求的频度与方法检验材料的质量及混合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