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的历史变迁及新特征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居民消费的历史变迁及新特征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84c8a8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8

我国居民消费的历史变迁及新特征分析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邹蕴涵 时间:2016-04-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大释放,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成功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并向高收入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国内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继而向富裕型消费逐步转变。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都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持续发生的变化,形成了每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按照居民生活水平的划分,可以将我国居民消费生活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任何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与当时的供给结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以及消费文化观念等因素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我国居民消费生活的三次大变迁

(一)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一次大变迁:1979-1984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在进行制度改革以释放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关系和要素配置也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特别是过去只追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的理念做出转变,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呼声越来越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发端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城镇国有企业也走上了改革之路,开始抛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经营方式,面向需求的目标让生产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供给能力的迅速提高带来了市场供给,特别是轻工业供给的极大丰富,消费者在票证时代终结后,走进了面向市场、自由选择的消费时代。除了市场供给能力的变化外,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也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乃至建国以来最有深度的中国居民消费革命。

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3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7倍,年均增速达到17.7%,是迄今为止农民收入增幅最高的时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这一时期年均增长11.3%,到1984年增加到652.1元。农民消费支出水平大幅提高,超过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增长率。城乡居民对轻工业品的巨大需求带来了广阔的消费品工业市场,日用消费品十分畅销,消费物品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迅速缓解。

家用电器的使用和推广成为这一时期人们消费的重要特征。各地大量引进新兴家用电器生产线,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家用电器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将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延伸至居民消费生活的表现。应当说,以这一时期家用电器生产和供应为代表,我国经济步入了以满足市场消费需

求为重要导向的新增长期,也由此加速了经济结构向“轻型化”的转型。

(二)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二次大变迁:1985-1998年

1985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拉开了更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以城市企业改革为中心,在财政、金融、外贸、商业、价格等多领域广泛的引入市场机制,切实的迈开了脱离计划经济的步伐。1994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施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战略。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幅明显减缓。但是在这一困难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保持稳步下降,特别是城镇居民处在了从小康型到富裕型转变的末期。

九大件耐用消费品成为主要需求对象。高收入增长推进了城镇居民消费生活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变革,其主要标志是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的几年时间,多数城市职工家庭实现了从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和电视机的“三单一黑”转变为“三双一彩”(单门冰箱变为双门冰箱、单缸洗衣机变为双缸洗衣机、单卡收录机变为双卡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变为彩色电视机)的消费升级。传统的四大件(收音机、缝纫机、手表和电风扇)消费品出现滞销,转而寻求升级换代的发展。这新、老共九件耐用消费品在1988年的销售额占到日用品销售额的66.5%,占整个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1.7%。这一时期,农村改革仍在继续,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购买力的增加不仅用于新建住宅,自行车、

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雷同化、排浪式消费模式较为普遍。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居民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改革滞后,居民消费支出渠道狭窄,居民对新兴家用电器、家具、消费需求增势凶猛,造成雷同化、排浪式消费。这种排浪式消费反映了居民温饱型消费的主要特点,仍处于不追求质量和特点,只要求数量满足的阶段。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进一步上涨,对教育、旅游、娱乐、通信、医疗保健等的服务消费拉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居民消费生活的第三次大变迁:1999-2012年

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的较大增长压力。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特别是推出了一系列启动内需的刺激政策,在居民生活收入水平仍在稳步提高的支撑下,居民消费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1998年,我国进入了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住房改革进入深水区。自此开始,购买商品房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生活中的一大领域。汽车消费也日益兴起,汽车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给居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城镇居民逐步从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水平转变,比农村居民的转换步伐更快;居民消费生活进入到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心的新时期,消费结构开始第三次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