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智慧_北师大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智慧_北师大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8a80f9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b

第五单元 智慧

田忌赛马

教学目的: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页/共17页

第一课时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第2页/共17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组织自学。

第3页/共17页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第4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