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高职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4级高职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1bc893561252d381eb6eee

14级高职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8:30—10:30 总分:100分 命题人:林善面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2分) (一)选择题(共9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布帛(bó) 搁置(gē) 譬如(bǐ) 贬意(biān) B、山岚(luán) 裨益(bì) 窘迫(jiǒng) 狷躁(juān) C、濒临(pín) 采撷(jié) 团簇(cù) 栖息(qī) D、繁衍(yǎn) 吮吸(shǔn) 粲然(càn) 奇谲(ju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子出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就只好徒步拔涉了。

B、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C、不过,蜜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

D、他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烦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雕的针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进一步说,我们是为了 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 ② 而不狷躁,恬静而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积极。 ③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 ④愿一切生命不致因 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A、保持 审慎 贫穷 飘落 B、维持 谨慎 贫瘠 飘游 C、维持 审慎 贫瘠 飘落 D、保持 谨慎 贫穷 飘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

B、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C、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D、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B、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错落有致,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

C、临出发,他态度坚决、百折不回地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 D、先生身材高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6.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④一天不见人烟,好像隔世一年。

A、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B、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C、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D、拟人 比喻 反问 比喻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她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C、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下树影晃动起来。 D、考试是设在一间古香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9、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宣言》是一篇文辞优美富于激情的演讲稿,也是一篇论述说理深刻的驳论文。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得出结论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一碗清汤荞麦面》用卷轴式的画面展开,以母子三人在大年夜吃面为中心事件,从一碗面到三碗面得变化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C、《致橡树》这首诗以象征的手法、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相爱的双方应该既平等、独立,又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D、《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作品,“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于说明文范畴。

(二)从下列六句名篇名句任选四句默写(4分)

10、补充名句

①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枯藤老树昏鸦, 。 ③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江山如画, 。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二、阅读与理解(26分)

(一)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回答

11—15题(10分)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

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 )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1、选段中作者提到的两个世界指的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