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四:物态变化(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山东省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四:物态变化(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2f722d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4

..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12.(2019?)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线 B.橡胶比金属的导电性好

C.由A→B过程中F先变大后变小 D.电阻箱的阻值为62.4Ω 【答案】C。

【解析】A、ab图象温度都有上升的趋势,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a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b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错误;

B、橡胶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金属属于导体容易导电,因此金属比橡胶的导电性能好,故B错误;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杠杆的长度就是力F的力臂,

将杠杆匀速由A位置拉至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长度不变,力F的力臂不变;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而阻力力臂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变大; 将杠杆匀速由水平位置拉至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长度不变,力F的力臂不变;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而阻力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变小。故C正确。

D、图中电阻箱示数是:0×1000Ω+6×100Ω+2×10Ω+4×1Ω=624Ω.故D错误。 13.(2019?)下列各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常见做法 高山上用高压锅做饭 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目的 升高沸点 避免人体触电 家用电器 电饭锅 电风扇 物理原理 电流的热效应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Word资料.

..

拉开弓把箭射出 利用弹性势能 电吹风 电磁感应 A B

日常现象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 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 物理知识 凝固 热传递 惯性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太阳能转化为能 应用实例 蓄电池 电动机 燃机 C D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高山上用高压锅做饭,是因为高山的海拔较高,水的沸点很低,所以必须用高压锅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所以该说确。

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是当火线破损等各种原因导致火线与金属外壳有接触的时候,能及时把电流引向大地,从而防止人触电。所以该说确。

拉开弓把箭射出是利用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所以该说确。 综上,A选项正确。

B、选项中电吹风能吹风,是因为电吹风里面有个电动机,其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吹风吹出来的风是热的,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整个电吹风没有利用到电磁感应。故B错。

C、选项中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出现的凝华现象;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使锯条能增加,而不是热传递。故C错。

D、中给蓄电池充电时候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蓄电池作为电源给用电器提供电能时它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题目指代不明。

燃机是把能转化为机械能,而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能。故D错。 14.(201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 【答案】A。

【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Word资料.

..

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5.(2019?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答案】凝华;放热。

【解析】“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16.(2019?)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解析】第一个实验: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此时左右两根手指分别和所在玻璃杯中的水温度相同,然后同时放入温水里,这时,之前在冷水中的手温度低于温水,会从温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会觉得水热,同理,热水中的手温度高于温水,需要放热,这时会感觉水冷,而同一杯温水各处的温度是相同的;该实验现象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第二个实验: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热水杯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该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则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Word资料.

..

17.(2019?东营)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确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减少热量的散失 、 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 。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

【答案】(1)自下而上;(2)B;(3)98;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再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然后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相平,故B正确;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 计上影响读数)。

(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18.(2019?)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电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图甲)来完成实验。

Word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