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4cf28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e

有序开发,共同形成复合型中心城市,初步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范畴、420万人的特大城市。

一、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建设

按照打造全国一流新区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通过五至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建设成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开发区、全省“中心带动”的核心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平台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和未利用土地开发的试验区。

(一)科学规划新区布局

兰州新区远期规划控制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中川航空港周围246平方公里区域为城市中心发展区(不含机场控制区),包括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区和空港保税加工物流区;生态休闲商住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荒山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

坚持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一年前期规划、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展示水平。新区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启动起步阶段重点实施兰州主城区与新区之间的快速通道、新区供水供电、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承接主城区企业“退二进三”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2015年为加快发展阶段,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并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发展石化产品、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培育重点面向中亚西亚市场的国际中转配送、国际转口业和先进制造、会展服务等产业。建设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农田林网、湿地恢复保护、荒山丘陵生态绿化、绿色通道等重大项目,森林覆盖率由5.13%增加到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人口规模预期发展到30万人。到2020年为基本建成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备,城市框架、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屏障、道路林网基本建成。生态型宜居创业环境得到初步体现,现代化新区基本建成,建成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上基本等同老城区。远期人口规模达到60-80万人。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兰州——中川城际铁路、中川客货运节点站、铁路专用线,新建兰新铁路——包兰铁路连接线。实施中川机场扩建工程,开通完善兰州至国内主要城市,日韩、港澳及中亚西亚等国际航线。建设北龙口——水阜——中川、兰州——黄羊头——中川、兰州西客站——中川三条兰州主城区至兰州新区快速通道和中川——白银、中川——景泰高速公路,实现兰州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白银市区城市间半小时通达。

建设蓄水量1.2亿立方米以上生活生产用大型水库、生产生活污水处理中心,实施“河口——中川黄河提灌”工程;改造引大入秦主体渠道和管网,建成天堂寺取水口——中川——沙井驿站——黄河入水口的“自流人工运河”。高标准建设城市主干道路和集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燃气、消防为一体的通道式地下综合管网。

(三)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1、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承接兰石集团、兰通厂、兰电集团等企业产业转移,发展石油钻采设备、石油炼化装备、石化配套产品、大中型电机;支持吉利汽车集团扩大轿车整车生产规模,开发适宜西北高原地区和中亚西亚高原地区行驶的新型汽车及零部件;支持三一重工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服务和产品展示中心。

2、国家石油化工基地、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争取中国石油集团新增年产10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裂解项目在新区建设,发展精细化工下游产品;建成18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10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300万立方米原油战略储备库。

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中国核工业集团,以核能供热工程建设为基础,发展核能供热成套设备制造业,充分利用秦王川盆地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吸引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发展太阳能光伏蓄电产品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集成等。

4、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集高原夏菜、玫瑰、红提葡萄、西甜瓜产业规模化种植,肉羊、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基地。

(四)构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先导区

依托兰州中川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城际铁路节点站,吸引东部地区企业联手建设超大型会展场馆、文化交流场馆、教育培训场所、旅游娱乐场馆和配套设施,发展会展服务、文化交流、农业技术合作、以及面向海外游客的娱乐业。

(五)建设生态型宜居创业新城区

新区北部着力进行多层级防护大林网建设,构建北部地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中部着力进行道路林网绿化、园林绿化、湿地恢复保护,并点缀建设商务贸易区、生态型宜居家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南部以未利用土地整理开发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国家级黄土丘陵沟壑区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建设用地。

(六)加快新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新区发展速度和规模,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建设标准、超前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确保学校、医院、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先行一步,尽快建立新区发展需要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3.1 兰州新区重点项目

中石油新增年产10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裂解项目,吉利轿车配套项目,大得利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金融小镇及世界城项目,浙商小商品加工贸易城、生态修复及兰州古镇和体育生态园项目,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新型节能建材工业园和投资服务中心,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空港园林园服务中心项目,新区热电联产项目,中德环保兰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兰州小二黑集团基地建设项目,南通海州生态休闲高档住宅区项目,风光

互补太阳能LED灯光制造项目。兰州长征机械厂和兰州锅炉厂搬迁项目,兰石集团、兰通厂、兰电集团企业产业转移。

二、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容扩区

坚持以科技成果孵化、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扩规模、建高地。到2015年,增加值由2010年的150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增加到25%。

1、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高地。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突出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航天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10大产业集群,建设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进程,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具有高增加值、高风险、高成长特点的创新型明星企业快速成长。

2、推进实现二次创业。优化提升雁滩产业孵化核心区、开拓发展榆中盆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基地,把高新区打造成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区、战略型新兴产业示范区和与国际创新发展接轨前沿区。争取到 “十二五”末,在榆中和定连地区建成科技新城。

专栏3.2 高新区产业基群、国家级特色基地

10大产业集群:新材料、光伏与光热利用、风电装备、低碳环保、生物医药、新兴信息产业、航天技术应用、IT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

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低碳环保与装备制造、生物工程技术研发、软件、新材料等。

(二)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