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6细胞工程技术-大纲及重点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0776细胞工程技术-大纲及重点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c482ad1711cc7930b716a3

第八章 植物肿瘤发生和基因工程载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根癌农杆菌诱发冠瘿瘤的机理,Ti质粒和T-DNA的功能和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根癌农杆菌与植物的相互关系(重点)

识记:根癌农杆菌、冠瘿、冠瘿碱、Ti质粒、T-DNA、遗传性寄生等的概念 理解:冠瘿瘤的特征及分类,冠瘿形成的分子机理

根癌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140多种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引发冠瘿瘤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上有8个左右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表达,指导合成一种非常特殊的化合物冠瘿碱,进而引起转化细胞癌变。

Ti质粒:为植物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tium tumef-aciens)菌株中存在的质粒,其特定部位与植物核内DNA组合来表达信息,使植物细胞肿瘤化。即此质粒既有在细菌中表达的基因,又有在高等植物中表达的基因,这是很独特的。

Ti是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它控制根瘤的形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Ti是英文肿瘤诱发(tumor-inducing)的缩略式。

T-DNA(Transfer DNA)即转移DNA,又名三螺旋DNA,是一种由三股ssDNA旋转螺旋行成的一种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

T-DNA是Ti质粒上的一个片断。利用农杆菌等微生物可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片段通过T-DNA载体转移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是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T-DNA上有三套基因,其中两套基因分别控制合成植物生长素与分裂素,促使植物创伤组织无限制地生长与分裂,形成冠瘿瘤。第三套基因合成冠瘿碱。T-DNA技术是构建突变体库,反向遗传学的突破性技术之一。

冠瘿瘤的特性:平常的植物肿瘤,多少有一点自制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生长。但是很多冠瘿瘤,特别在人工分离后,似可无限生长。经组织嫁接后,可不断诱导形成新肿瘤。 冠瘿瘤细胞的染色体中,含有来自农杆菌的致瘤质粒片段(T~DNA),T~DNA整合入植物细胞核的染色体中,能稳定存留,且随植物肿瘤细胞的分裂而复制。它携带的一些基因,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着肿瘤的表型。 冠瘿瘤的分类:根据诱发冠瘿瘤的农杆菌品系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冠瘿瘤。由章鱼碱型Ti质粒的农杆菌所诱发的肿瘤是不定型无组织状态的;另一类是具有形态差别的冠瘿瘤,能从瘤中生长出具有部分茎状组织与叶状结构。人们称其为畸胎瘤(teratomas),它通常是由胭脂碱型Ti质粒农杆菌所诱发的。 冠瘿形成的分子机理:在农杆菌中存在着一类专一性诱瘤的质粒,即Ti质粒(tumour inducingplasmid)。在

质粒上带有致瘤基因,在诱瘤期间,Ti质粒的一段DNA,即T-DNA(被转移的DNA)能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DNA中。T-DNA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转录和表达,从而使得植物细胞发生转化,成为肿瘤细胞。

(二)Ti质粒的性质和功能(重点)

识记:章鱼碱、胭脂碱、治愈菌株、Ocs基因、Nos基因、Shi基因、Roi基因

理解:Shi基因和Roi基因表达和突变与诱发冠瘿瘤之间的关系,T-DNA转移和整合的机制 应用:从T-DNA基因的表达理解冠瘿瘤组织能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分子机理

Ti质粒根据冠瘿碱种类不同,可以被分成四种类型:章鱼碱型(octopine)、胭脂碱型(nopaline)、农杆碱型(agropine)、农杆菌素碱型(agrocinopine)或称琥珀碱型(succinamopine)。

致病菌株在37℃培养,Ti质粒被消除,成为治愈菌株;治愈菌株与致病菌株结合,重新获得Ti质粒,又成为致病菌株。

非同源序列编码瘿冠碱合成酶,章鱼碱型酶叫Ocs,在胭脂碱中叫Nos。 shi基因与生长素合成有关,roi基因与细胞分裂素合成有关。

(三)农杆菌载体构建(次重点)

识记:中介载体、穿梭载体、共整合质粒,报告基因

理解:野生型Ti质粒不能作为载体的理由及改造的主要方法与步骤,报告基因的条件和种类

中间载体:为了使Ti 质粒成为有效的外源基因导入载体,科学家们将T-DNA片段克隆进大肠杆菌的质粒,并插入目的基因,而后通过接合转移将目的基因引入到根癌农杆菌的Ti 质粒。带有重组T-DNA的大肠杆菌衍生载体称为中间载体(intermediate vector),而接受中间载体的Ti 质粒则称为受体Ti 质粒(acceptor Ti plasmid)。构建中间载体是解决Ti 质粒不能直接导入目的基因的有效方法之一。

穿梭载体(shuttlevector)一般指能在两种(例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间)或多种宿主之间进行复制和、或表达的载体。

共整合质粒:由标准的大肠杆菌质粒和土壤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重组改造而成的,按共整合方法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宿主植物的一类专用载体。

报告基因 (reporter gene)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把它的编码序列和基因表达调节序列相融合形成嵌合基因,或与其它目的基因相融合,在调控序列控制下进行表达,从而利用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筛选得到转化体。

野生型Ti 质粒不能直接用作克隆外源基因的载体。这主要表现在:①野生型Ti 质粒分子过大,因而在基因工程中操作起来十分麻烦;②野生型Ti 质粒上分布着各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的多个酶切位点,不论用何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切割,都会切成很大片段。而且即使在T-DNA 上也很难找到可利用的单一的酶切位点;③T-DNA上的tms和tmr 基因产物将干扰受体植物内源激素的平衡,导致冠瘿瘤的产生,阻碍转基因植物细胞的分化和植株的再生;④冠瘿碱的合成过程消耗大量的精氨酸和谷氨酸,直接影响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生长代谢;⑤野生型Ti 质粒没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复制起点和作为转化载体的选择标记基因。因此,必须对野生型的Ti 质粒进行改造后才能作为转基因植物的载体。

对野生型Ti 质粒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删除T-DNA上的tms、tmr和tmt基因;②加入大肠杆菌复制起点和选择标记基因,构建根癌农杆根瘤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便于重组分子的克隆与扩增;③引入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基因,如细菌来源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II基因(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I, NPT II)等,便于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筛选;④引入植物基因的启动子和polyA化信号序列;⑤插入人工多克隆位点,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⑥除去Ti 质粒上的其它非必需序列,最大限度地缩短载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