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翠翠悲剧命运探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边城》中翠翠悲剧命运探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2382a7284ac850ad0242ef

《边城》中翠翠悲剧命运探究

摘 要:沈从文笔下边城中的翠翠的悲剧究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悲剧,还是性格命运悲剧?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主题 、人物形象如手来探究翠翠命运悲剧的真正缘。

关键词:边城 翠翠 命运悲剧

Abstract: Actually in is the Shen Congwen writing border town green jade green jade tragedy the social history culture tragedy, disposition destiny traged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novel creation

background, the subject, the character image like hand to inquire into the green jade green jade destiny tragedy the true reason. Key word: Border town green jade green jade destiny tragedy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着“ 爱”与美的王国,即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副平和宁静的生活图景。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善、人性皆美,几乎每个人都是善和美的化身。同时由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来营造这个理想的世界。而就在这个几乎唯美的世界中,却演绎着一段恋爱悲剧,—— 翠翠的恋爱悲剧。至于翠翠悲剧命运的产生,正如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指是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而毁灭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遭受到挫折、牺牲。”而这部小说的命名就似乎暗示了人的某种宿命,暗示了生活在边城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在人性美与景色的和谐统一中,很想看看沈从文先生是怎样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我门的看的。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发表于1934年,从湘西边远小城茶峒的乡村生活为时空背景,这里原是“汉代溪蛮,”偏僻、蛮荒,为历史上犯人流放之地;苗族、土家族等在这里耕作,过着原始的、自由自在的牧歌生活。而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进行黑暗、罪恶的统治,大肆屠杀无辜的民,而青少年时代的沈从文,经常目睹发生在家乡的饥荒、暴乱与杀人越货的情景。因此他从小就产生了非暴力抗恶的人性、人道主义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寄托在“边城”中,由此创造了一个“牧歌”式的生活。或许正因这样,那里的人民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的憨厚、朴素、勤劳。而处于湘西下层贫困人民因不能自主把握自己人生命运,一代又一代继续着悲哀人生命运的认识,指使作品结尾,是死的死,走的走,留下翠翠孤独无望地等候着滩送的归来,使人不得不对纯情可爱的翠翠发出一种由衷的感叹,也叫人深思。或许她的命运真的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吗? 一、悲剧原因之一 ——苗汉两族婚姻观

《边城》充分地表现人性,“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以翠翠为中心人物的恋爱悲剧,究其实并非完全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因茶峒地区是一个文化交杂的地区,住着苗、汉、土家族等,所以在恋爱、婚姻上肯定个不相同。而生活在这里的翠翠肯定是文化冲击的牺牲品,也是翠翠命运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苗族则是“青年男女婚前的两性生颇为自由。处女与人通着,父母知而不禁,反

以为人爱其女之美,有时女引其郎至家,父母常为杀鸡款待。甚有设置公共房屋,专为青年男女聚会之用者。”沈从文的小说《阿黑小吏》《萧萧》等描写少男少女自由恋爱,甚至婚前交欢,“婚后”外遇指大媳妇与小丈夫成婚后的一种情景,就是苗族婚俗的真实的反映。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翠翠是一个生性活泼、喜爱唱歌的姑娘,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而傩送也是一个性格放任、酷爱自由的年青小伙子,情爱在他的心理已朦胧,并且他相信唱山歌传情。于是他月夜上山唱歌,虽然当夜翠翠睡着了,但事后由老船夫转告,使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照理说他们应该终成眷属,可事与愿违 天意捉弄人。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清纯可爱的翠翠。他采取的是汉族成婚,有男女双方父母的家长通过托媒决定,即所谓的“车路。” 这种汉族的婚俗观念在作品中通过天保及其父母顺顺得以表现。天保虽然真心爱翠翠,但翠翠并不爱他,他一相情愿地托媒求婚观自然告败,因年轻人都向往一种婚恋自由浪漫。他却反而怨恨老船夫说:“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孙女嫁给一个会唱歌的水手呢,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地嫁个人!” 可见他把老船夫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权人、决定者。在明白翠翠的心意是傩送之后,愤然离去,并意外溺水死了。船总顺顺在天保死后,对前来探听的傩送婚事意向的老船夫也持冷淡的态度,对人置之不理,对傩送欲娶翠翠的要求不予答应,并持否定的态度,棒打鸳鸯,逼儿子接受王团长总家的那座“碾坊”,使傩送气得离家出走。以上这些都在顺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汉族 “父母之命”的婚俗观念。两种婚俗观念的冲突,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由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孤独的等待者。又因翠翠也厌恶这种父母决定的婚姻,使她成了民族文化冲击下的牺牲品。正如沈从文所说:“我早就对于这种关系十分厌恶,所以一离开就不至于重新进入这个富贵囚笼”。即傩送毅然离去,留下孤独的翠翠一个人。所以说这是翠翠命悲剧的根本原因。 二、悲剧原因之二 —— 翠翠的性格

“翠翠”这个名字就预言了她这个人是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因在那独特的环境中孕育了她独特性格,即“翠翠在风日里长大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清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育了她又教育了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栌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写出她自然天真、乖巧、活泼、不染纤尘,也就为她命运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她很明白自己心理爱的是谁,但在那种环境中长大,使她无法打破传统的网,并在恋爱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她对傩送的爱情一直处于一个萌生与觉悟的阶段,如当她听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清浪滩”她恍惚如梦地问爷爷的船“是不是在下清浪滩”,表示她的爱情意识已经完全觉醒。唯其心属傩送,在摆渡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捏着嘴,很自负提拉着那条横缆,可看出她一方面对爱情的渴望,但当心爱的人站在自己面前,又有了羞涩感,不敢大胆的将爱情表白出来,说明她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致使她得不到幸福的人生。面对天保对自己的爱意,她没有作出决定而采取回避他的方式,最后通过爷爷来解决问题。可看出她性格当中有懦弱的一面,做事不果断。天保的离去致死,在她人生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船总顺顺逼儿子取王团总家的女儿时,她还是害羞,自己心爱的人欲取别人,还不勇敢的站起来,向爱情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害羞,已经是软弱怯懦了。一直以来由爷爷安排着做事,不知道所谓幸福人生眼自己争取,奋斗才行,在她的思想里好象一却听从天意。所谓天意弄人,所以到最后,她什么也没有。傩送最后承受不住人们的舆论,并把天保的死归与自己身上,以及父亲的逼婚而毅然离去,走了。

翠翠的祖父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着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面对这样一系列被掺事情的发生,她依旧不愿做爱情的叛逆者,坚持着傩送会回来,不愿离去,一边渡口,一边接送四方客人,一边矢志不渝等心上人的归来。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结局,我以为是作者的协作技巧了,或者如翠翠一样、如“边城一样,温情善良,不希望那个可怜的人儿太过残忍,也不想让读者太过失望和悲伤。”所以她去做了一件没有答案的事,并把时间用在了等待上,她对爱情的忠贞,换回的却是孤独的一人,若她接受了船总家的要求,也不会使别人孤独,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她性格中的矜持,以及保守的思想,还有强烈的自尊,使她把自己放不下,甘愿做一个孤零零的人,又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

三、悲剧原因之三 ——种种“不巧”与误解

湘西边远先城茶峒这里,处处散发着人们的质朴、善良、勤劳。一却都是那么和谐,人们从不会因个人私制而发生争吵。在山美、水美、情美的茶峒就养育出美丽清纯善良的翠翠,她是集“爱”与“美”于一体。在一次端午节龙舟的盛会上翠翠认识了当地船总顺顺的二儿子 ——美貌、健壮、人称岳云的傩送,俩人迅速萌发了一种朦胧的情意,傩送爱翠翠,翠翠也下意识地爱傩送,按理说他们应该是男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可事与愿违,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在一个民风淳朴的世界中,面对兄弟之情、恋人之爱,不得不使傩送左右为难,最后公平竞争,傩送就采用了唱山歌的方法,而天保自知自己唱歌不如弟,就走“车路”,结果还是输了,于是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不幸被水淹死。面对兄弟的死傩送心理很惭愧,所以不得不叫人深思,万事怎么就那么不巧,他的情敌为什么句是他的哥呢?或许正如作者告诉读者的:“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贴的诗。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处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 显而易见,是出于“一种不朽的痛苦经验”。所以,当傩送离开他寻找哥的尸体时,原本悲哀的他,在她的需要爱与关怀时,不巧的是她的爷爷老船夫也离她而去,岂不是雪上加霜,使她命运走向另一个低点,在同一时间失去了一至爱的人和一个至亲的人,谁能承受得起?何况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倘若翠翠在失去至爱的人-----傩送时,爷爷还能继续陪在她的身边,倘况,傩送的情敌不是他弟等,翠翠的命运又将发生另一番改变。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是一群平常的、善良的人。他们真心希望年轻人得到爱情和幸福人生。尽心尽力的从中周旋、促成。适得其反,让许多误解产生。如作为长辈的老船夫、杨马兵。老船夫一直误解为翠翠心仪的对象是天保。加上求孙女幸福心切,使之演变成天婊死的结局。不得不承认他占了很大的责任,他们一直在按照他们那年代的方式做事,全不知新一代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有时过分的关心与帮助,更是使事情适得其反,不要全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应换位思考。如老船夫在别人船总家丧子时,又何提傩送与翠翠的婚事,这不是火上浇油,去得不是时候吗?所以说一连串的事情发生,都由一个“善”兴起。人们的善良纯朴,反而使事情发展得愈加剧烈,给翠翠的命运增加了悲剧因素。 人们常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生活在民风淳朴,人性真、善、美的边远山区的翠翠。从小就养孕了她人性中美好、乖顺的一面。那她能够为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奋斗、争取。并且叛逆吗?就如前面所说,她肯定不能,因就她本身

而言,从小就养成命运听天由命。正因她的善良、纯朴,使她做事情不果断,优柔寡断,自己的命运也由天掌握着。或许那样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理想国度中,使她不得不保护至死不变的民风,而使自己做一个孤单者,去等一个回不回来都是未知数的人。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她也是一个牺牲品。做了历史文化的羔羊,而在整部作品中似乎都是充满着“善”,谁都没有恶意,但他们的结局,却个个是“悲”。从表面上看似乎在这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有意识的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但从深层次上去看,却在讲述人们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即人为的,社会的,道德的。我们研究的翠翠也一样,她的命运当中的种种不朽、以及婚姻观念、性格,难道你说不是人为的、社会的、道德的吗?是她思想中的保守,也是她致命的一点。正如恩格斯曾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试图用一句话来总结翠翠命运悲剧的缘由,看来是不可能的了,社会道德原因、性格原因等相互影响、相互牵制才能创造出了翠翠着一用很的形象。 致谢:

本文得以顺利完成,我首先感谢我的周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最后阶段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里都渗透着导师无数的心血。几年来,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学术思想和诲人不倦的态度使我受益非浅,我深信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科研方法以及做人的态度将是我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钱理群王得后《鲁迅全集》[M]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2005年1月 (2)汪曾 《又读边城》

(3)芮逸夫 凌纯声:《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参见赵学勇《沈从文创作的民俗构成》

(4)杨译金介 《沈从文论》载美国《海内外》第31期

(5)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6)沈从文:《水云》载《沈从文集》第10卷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