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286dfa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b

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名著阅读

《名人传》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_ _ 国画家和雕塑家_ _ 、_ _ 国作家_ _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2.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海内存知己, 。

(2)伤心秦汉经行处, 。 (3) ?松柏有本性! (4)念天地之悠悠, 。 (5)人生在世不称意, 。 (6)不畏浮云遮望眼, , (7)默写杜牧《赤壁》

3.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徽州是安静的,安静得似乎不曾有过风雨,安静得似乎没有过别离,而当你细细地品她、读她,你才会发现:徽州粉墙黛瓦的层楼叠院,清波荡漾的月沼池水,好象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长卷。它饱经苍桑,却依然淡定自若。今夜的灯火为何这

n( )丽,n( )的徽文化为何如此灿烂夺目,样 xuà今霄的月华为何如此多情,璀cà

而心中的一些疑问和困惑也能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徽州如画如诗,品这张画,可

以从不同的角度;读这首诗、感受她的芬芳,却需要你我用心来读、用心去感受。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uàn( )丽 芬( )芳 璀càn( ) 月 沼( )池水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_ _的修辞,赞美了徽州的清新、淡雅和美丽

4. 某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请阅读

后完成1-3题。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第1页,共13页

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人传》(罗曼·罗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

(1)、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①第 句,修改意见: ②第 句,修改意见:

(2)、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

(3)、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萌芽》将开辟专栏介绍这四部名著,请为该专栏拟一个能涵盖四部名著主题的名称。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5. (三)《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卒获有所闻( ) (2)援疑质理( ) (3)俟其欣悦( ) (4)腰白玉之环( ) (5)同舍生皆被绮绣( )

翻译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第2页,共13页

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他为太史。联系本文来看,他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文中的“我”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说明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6. (一)《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13分)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第3页,共13页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位“卑微的母亲”的事情。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线词)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通读全文,结合生活经历,请谈谈对“母爱”的理解。(不少于40字)(3分) 7.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

第4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