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复习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材料成型原理复习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41ffb56529647d2728528c

一液态成型理论

1液态金属结构特点:

长 程 无 序 两个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熔化过程物理性质分析) —— 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短 程 有 序

—— 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的有序性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均不大,表明液态金属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金属熔化潜热Hm比其气化潜热Hb小得多,为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实际液态金属的微观特点 能量起伏

结构(相)起伏 成分(浓度)起伏

2液态金属性质: ① 粘度 ② 表面张力 形成原因: 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造成。 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界面能的一个特例。两者关系:

表面张力与原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原子间结合力↑→表面内能↑→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 原子间结合力↑→界面张力↑

3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概念: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金属本身的流动性为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金属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流动性越差,具有最大溶解度的合金,流动性最小。在液态金属前析出15%—20%的固相时,流动就停止。

4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促进措施

内因 —— 金属本身的流动性;(金属性质)

成分 成分不同,合金的结晶特点不同。

结晶潜热 凝固时释放的结晶潜热越多,凝固越缓慢

比热容,密度,热导率 比热容,密度↑→流动性↑ 热导率 ↓→流动性↑ 粘度 影响不大 表面张力

外因 —— 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蓄热系数↑ 充型能力↓ 铸型性质 铸型温度 预热后减小温差 充型能力↑ 浇注温度↑ 充型能力↑ 浇注条件 充型压头↑ 充型能力↑

浇注系统 简单 充型能力↑

铸件折算厚度↑ 充型能力↑选择正确的位置 铸件结构 铸件复杂程度↑ 充型能力↑

5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简答题)

层状凝固方式 窄时 P35,图2--10 根据固液两相区的宽度 体积凝固方式(或糊状凝固方式) 宽时 中间状凝固方式 中间 影响因素:①合金化学成分(凝固温度区间) ②温度梯度

TL-TS较小,层状凝固 温度梯度小,体积凝固

6铸件凝固时间-----平方根定律

t= 凝固层厚度平方/凝固系数平方 7凝固热力学条件(简答题)

? L ? T Tm纯金属的平衡结晶温度 ΔT过冷度ΔT=Tm-T

?GV?m ΔGV>0 凝固自发进行

Tm及 L对一特定金属或合金为定值,所以过冷度ΔT是影响相变驱动力的决定因素。过冷度ΔT 越大,凝固相变驱动力ΔGV 越大。

名词解释

? 均质形核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

过程(方式),所以也称“自发形核” 。

? 非均质形核: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

核”或“非自发形核”。

8均质形核

4?G???r3??GV?4?r2?CL ?G??V??GV?A?CL3

(综合分析) 2?CL2??T?2得临界晶核半径 r*: r??CLmT16???3m?GV?G????CLL??T??

3?L?T?在过冷度相同时,球形晶核较立方晶核更易形核。 9非均质形核形核功

形核半径与均质形核相同,但形核功要小很多

一般情况下,,异质性核的速率大于均质形核

10纯金属结晶长大方式

宏观 平面方式长大——正温度梯度 树枝晶方式生长——负温度梯度

微观 粗糙界面 P47 图3—13 α≤2 x=0.5 具有最低值,此时界面粗糙。 平整界面 11溶质再分配

结晶过程中固液两相内部不断进行溶质元素的重新分布过程,为溶质再分配。

固-液界面侧固相溶质浓度Cs与液相浓度CL之比。

k=Cs/CL

T??G/?r?0固液两相共存条件下溶质原子在界面两侧的平衡分配特征 12平衡凝固时溶质再分配。(重点) 描述P54 图4-2d

13近平衡凝固时溶质再分配。 P55图4-3d P57图4-4d、e

14 成分过冷

由于溶质再分配引起的过热现象。 形成条件 ①界面前沿形成溶质富集层

②平衡液相线温度TL(x’)随x’增大上升

③当GL(界面前沿液相的实际温度梯度)小于液相线的斜率时,即: 液相中只有有限扩散时形成“成分过冷”的判据 GLmLC0(1?k)工艺因素 < 材料因素

RD k (越大越好)

(越小越好 ) L

? 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 L小); 工艺因素 ? 晶体生长速度快,R大; ? m L大,即陡的液相线斜率;

? 原始成分浓度高,C 0大; 材料因素 ?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D L低;

? K 0<1 时,K 0 小;K 0>1 时,K 0 大 15“成分过冷”对单相合金固溶体结晶形态的影响 无成分过冷(G1) 平面晶 窄成分过冷区间(G2) 胞状晶

成分过冷区间较宽(G3) 柱状树枝晶 宽成分过冷(G4) 内部等轴晶

? 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外生生长”。 ? 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于外生生长。 ? 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 16铸件的宏观组织

? 激冷晶区的晶粒细小;

? 柱状晶区的晶粒垂直于型壁排列,且平行于热流方向. ? 内部等轴晶区的晶粒较为粗大 17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1) 加入孕育剂

2) 控制浇注工艺和增大铸件冷却速度 18气孔的分类及特征

析出性气孔 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气体来不及逸出而产生气孔。

侵入性气孔 液态金属高温作用下产生的气体,侵入金属内部所形成的的气体。 反应性气孔 金属内部与铸件间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孔 19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收缩:金属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过程中发生体积减小的现象。 液态收缩 凝固收缩 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固态收缩 铸件收缩

缩孔的形成: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在一般铸造条件下按由表及里逐层凝固的方式凝固。由于金属或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大于固态收缩,从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形成尺寸较大的集中缩孔。(简答题) 20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途径

顺序凝固

铸件各部位由远及近,朝着冒口方向顺序凝固。

用于凝固收缩大、结晶间隔窄的金属。 名词解释

同时凝固

凝固时产生热裂纹、变形倾向小。

用于凝固收缩小、对气密性要求不高的铸件。

控制缩孔和缩松的工艺措施 使用冒口、补贴和冷铁

二连接成形理论基础

1氧与金属作用

1) 氧在金属中溶解 2) 氧化反应

若氧在金属-氧-氧化物系统中的实际分压为{Po2},则: { Po2} > Po2 时,金属被氧化; { Po2} = Po2 时,处于平衡状态; { Po2} < Po2 时,金属被还原。

2熔渣作用

机械保护作用 冶金处理作用 改善焊接工艺性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