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4e50233169a4517723a31f

2、落实责任,保护庐陵文化旅游资源

青原区庐陵文化资源众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一是成立一个机构。建议在整合东固革命根据地、文天祥、胡铨三个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青原区庐陵文化研究所(会),负责科学系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庐陵文化资源,要定编制、给经费、压任务、出成果。二是出台一份文件。建议出台《关于做好庐陵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形成全区上下保护和利用庐陵文化资源的强大合力。三是编辑一套资料。对区内庐陵文化资源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编辑一套详细的资料汇编,便于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向外推介。四是筹措一笔经费。通过财政预算、项目争资、社会募集等手段筹集庐陵文化发展保护专项基金。五是纳入一项考核。建议在目标考核中增加乡镇和部门单位对庐陵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内容。对一些重点的历史遗存(含非物质类)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依法整体保护庐陵古村落,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 3、加大投入,增强旅游经济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广范围的旅游开发投资体系,实现庐陵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大投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介旅游资源。可借鉴延安市开发红色旅游的经验,比如把白云山景区的山地等权属等作为资本对外招商引资,争取吸引像“延安保卫战”景区开发那样的大企业、大财团投资青原旅游开发。二是加大社会资本聚集力度,建议成立“青原区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负责重大旅游项目的策划、资本运作、项目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三是加大国家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旅游国债、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革命老区建设资金等项目资金用于庐

陵文化旅游带建设。四是加大旅游通道建设力度。其一,争取将东固纳入高速路网,形成井冈山-东固- 兴国-瑞金的红色旅游快速通道。其二,从吉安中心城区到东固建设一条快速旅游公路,或是尽快启动青东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东固对外交通状况。其三,新修建富田-文天祥陵园-九寸岭-东固旅游公路,既解决了文天祥陵园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又使文山故里、文天祥陵园与白云山战斗(九寸岭)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形成与青东公路环形相通的旅游公路。 4、突出特色,打造庐陵文化旅游精品

景区(点)的建设管理要严格按照“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认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原则进行,防止发生低层次、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等现象。尽快形成以青东公路为主线,红色、绿色、古色、宗教、畲族风情文化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一带串五珠”的旅游空间格局。一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彰显独特的文化旅游特色。如河北白洋淀景区体现“抗战文化”、西柏坡做足 “两个务必”文章、兴国打造将军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文化。青原区保留有第一所红军无线电培训班、平民银行、消费合作社等珍贵旧址,可做好红色通讯文化、金融文化、经贸文化等文章,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二是绿色生态旅游产品要集中开发“一山、一湖、一河”,即东固山、白云湖和富水河畔的田园风光等,打造绿色休闲旅游产品。三是古色文化旅游产品要集中开发“一园、一镇、一村”,即文天祥陵园、富田古镇(含文山故里、陂下)和渼陂古村景区,重点展示绚丽多姿的庐陵文化。四是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要依托青原山净居寺,建议建设佛教文化交流研讨中心,使之成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以禅宗祖庭为精髓的亚洲重要佛禅文化基地;包装阳明书院项目,申请建立佛教禅宗文化学院,为佛教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五是开发

民族旅游产品要在挖掘畲族文化特色内涵、传承畲族文化瑰宝方面做基础性的工作,条件成熟后可重点建设一个集民族文艺表演、民族餐饮、民族祭祀活动于一体畲族特色村庄,逐步打造“江西民族旅游第一乡”的品牌形象。 5、明确定位,精心策划营销推介活动

策划包装青原区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塑造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打造鲜亮的“青原旅游”品牌。一是找准青原旅游看点卖点。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好的形象定位可以在游客心中形成深刻的认知,心生向往之情,产生旅游冲动。如井冈山的“历史红、山林好”,婺源的“中国最美的乡村”。目前青原区提出“文山故里、红色胜地、儒佛佳境、绿色长廊”的战略定位,虽然全面但缺乏明确的可以打动游客的记忆点,因此还需要提出更加简洁的旅游主题形象。建议借鉴“庐山西海”( 原名“柘林湖”,类似于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旅游形象定位的案例,向社会征集青原旅游主题形象。二是建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良好局面;还要借助区外媒体大力宣传,树立青原旅游整体形象。三是注重旅游策划,通过“先炒概念、后出产品”的方式,让青原旅游产品深扎在游客脑海中。如策划“走进中国最神秘的革命根据地”活动,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让旅游者走进青原,了解青原。又如策划“庐陵乡村休闲养生游”旅游项目,通过游古村、住农家、感受庐陵文化,让游客领略休闲度假在青原的无穷魅力。

旅游业作为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地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之势。当前,我省和我市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委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市委提出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战目标。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面前,如何更好地挖掘并发挥出资源优势,增强影响力和

竞争力,赢得更多游客的青睐,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的调研。

一、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势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两种资源在我市都有大量的存在。

(一)自然资源富集。我市旅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整体品位较高,我省独具特色的八大旅游资源中,除大油田和大熔岩之外,其余的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森林、大冰雪、大农场六种特色旅游资源我市都有,这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1处880万亩、湿地548万亩。有国家A级景区13个、国家2S级旅游滑雪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特别是烟波浩淼的中俄界湖兴凯湖,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还是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组织成员,是我市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并正在成为外界认识鸡西、了解鸡西的一张金名片。此外,神秘悠远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祖国东方最早看到日出的海拔841米的边境山峰之一神顶峰、有东方第一绝景”千亩野生荷花月牙湖、风光秀丽的蜂蜜山、麒麟山、凤凰山、金刚山等等,都是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同时,鸡西的生态环境好,天蓝、水清、地净,具有天然的绿色生态合格证,这在国内也是少有的。

(二)人文资源众多。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6000年前,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市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各类文物遗址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刀背山墓地、虎头地下要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滴道中暖炼人炉遗址、滴道河北万人坑遗址、鸡东县永安镇大锅盔山古城址、密山市新开流遗址、虎林市虎头关帝庙)、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同时,根据考古研究发现,新开流遗址出土的鱼钩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钓鱼工具、爱弥神像是中国最早的陶塑之一、骨雕鹰首是中国最早的雕刻作品之一,刀背山墓地遗址是黑龙江省仅见的大积石冢群。此外,鸡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中国人民空军的摇篮、装甲兵部队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事件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