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品质》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8246e6195f312b3169a5ca

《品质》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重视对自身人格的塑造。 预习案

【相关材料】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1897年)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初读文本】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沁( )人心脾 一爿( ) 鬈( )曲 赊( )账 趿( )拉 蹙( )眉 时髦( ) 褶( )皱 2、本文是一篇小说,请回忆小说的三要素。

【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那么,在鞋匠格斯拉的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将这个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2、速读文本归纳小说叙述了我和哥斯拉的几次见面,分别加以概括。

课堂学习案

【思考与探究】

一、小说以品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小说为何以品质为题)

二、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这位有诸多美好品质的手艺人却在他六十多岁离开了人间。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三、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拓展迁移】

邮差王顺友曾经感动了国人,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铁汉王顺友的颁奖词是: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哥斯拉兄弟同样感动了我们,如果他生活在中国而你是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请以哥斯拉兄弟为颁奖对象,仿写一段颁奖词。

【当堂训练】

通过学习你的心灵是否也受到了震颤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假如我是一棵草,就为他人送去绿意。 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棵草,就为他人送去绿意;

假如我是———,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就为他人 。 【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老王》,体味人力车夫老王这个生活在特定时代的底层劳动者的人格魅力,遭遇不幸而心地善良的老王去世了,杨绛夫妇感到十分愧疚,请你为杨绛先生代笔给老王写一段墓志铭。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人墓碑记》,文中五人来自民间,他们不畏强暴,被正义激发蹈死不顾,这平凡的五个人,用他们诚实的品质捍卫了社会的良知。正是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的正义和善良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来自底层的光芒,一起走进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预习反馈:

【初读文本】

沁(qìn)人心脾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拉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整体感知】

1、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2、第一次:(3-5段)介绍人物基本情况,重点读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9-11段)定做靴子的过程,重点品读格斯拉先生工作时的动作、情态。 第三次:(12-21段)“我”对格斯拉先生说散步时的靴子咯吱咯吱响,重点品读人物对话。 第四次:(22-27段)介绍鞋店生意状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8-34段)店铺发生变化,重点描写格斯拉先生的出场。 第六次:(35-41段)哥斯拉的哥哥死掉了,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3-52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思考与探究】

一、作者为何以《品质》为题:靴子经穿(7、27、30、4244、53)、合脚(2、47、54、53)、美观(2)的品质,靴匠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忠于职业的品质,“我” 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崇敬的品质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技艺高超、忠于技艺、坚持原则、诚实守信、认真踏实、朴实严肃、正直善良

他不偷工减料、不马虎了事、不损人利己??〕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细节;(接待顾客的方式,格斯拉的愤怒)

侧面烘托:环境(橱窗摆设)描写,别人(我和年轻人)的评价。

我的善良:“我”――尽可能多的向他订做靴子(27、34、49),在资金上帮助他;赞美他做的靴子(30、44、47),因为,靴子的质量和作工确实越来越好。同时,“我”也认识到手艺人并不在意人们在物质上的慷慨施舍,他们更需要对手艺的尊重。靴子的灵魂是格斯拉赋予的,对靴子的肯定和赞美,亦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尊重。

二、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这位有诸多美好品质的手艺人却凄惨地离开了人间。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医生说,他是由于慢性饥饿而死的。那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然而,手艺如此精湛的他,怎么会挨饿至死呢?

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顾客不愿等而失去客源;他用最好的皮革制作最耐穿的靴子,不仅成本高而且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从不登广告,知名度低,客源少;他不预收工资,资金全用在制靴和房租上,资金周转困难、无法维持生计;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工作废寝忘食,积劳成疾。

外在的原因:竞争对手: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26); 消费者:“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31),追求时髦和多样――消费观念改变

格斯拉的悲剧是由自身和社会两方面造成的

三、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

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认准一件事情——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好的、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即便是死亦会无憾。格斯拉虽穷困,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