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8aaff3ba1aa8114531d95a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试题答案需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来源:]汉字美学意蕴探秘

汉字如何诞生已经无从考证,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今天,我们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臵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种概念错臵,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其内在原因,则不能不归结为一种文化心态上的诉求。汉字的复杂性,却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第页

1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如今还在记录我们生活的

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敬畏。

B.许慎的《说文解字序》认为,“依类象形”的“文”为物象之本,“形声相益”的“字”具有生

态学意义上“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个观点是以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

表意、表音”四种阶段为基础的。

D.汉字被诟病的一个原因包括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使

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

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推崇、敬仰的思想。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

区别在于汉字以“字子”的形态出现。

C.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变化,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

象化,进而发展成似乎古怪的表意文字。

D.有些人把汉字的象形性当作落后的象征,而忽略了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汉字

正因为其美学特质从而成为伟大的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

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B.“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

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C.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把汉

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

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臵,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

第页

2

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

复留之/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

复留之/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

复留之/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

留之/

5.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

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

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C.“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

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D.“立祠”,即建立祠庙奉祀,多数是官员去世以后,如袁旭受到宁国人立祠祭祀。古时也有立生祠

现象,其对象都是深得百姓爱戴的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豫打击邪恶势力,手段强硬,注重方法。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对于情节最恶劣的恣意横行者。

杖刑流放,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

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第页

3

C.赵豫为政方法高明,政绩优良。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

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

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4分)

(2)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女子的名字。《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8.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昔日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9.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五六两句)典故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妙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 , ?两句与?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互为因果。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璧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诗? , ?。 (3)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用? ,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11.文学类阅读(略)

12.实用类文本阅读(必做题)(25分)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 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 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 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第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