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911214ad51f01dc381f1c0

3、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奴隶主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级结构,就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努力的专政。

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在这种国家里,全部国家权力在形式上属于世袭的君主,他通过复杂的军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和公职人员是由选举和抽签产生的。

在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中采取的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古罗马)、长老院(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 4、封建制国家

这个时期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与西方领主制相反,地产制经济允许买卖。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不是封授而是购买。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封建土地国有制、自耕农占有制也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2)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其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再次,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5、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 按照其发展阶段划分,称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6、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公有制为主导地位。

其本质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少数剥削者所实行的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政治特征,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在西欧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正是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其实质特征就是暴力,基本途径就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的类型

在16—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极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式的大革命形式。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与封建势力的较量中,法国人民采取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了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了封建贵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彻底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到1871年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4、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权组织,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出现了某些变化,生产资料仍然为资本家所拥有,少数垄断资本和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从这些政策的实际社会功能来看,它或者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创造条件,或者是为了缓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其根本目的仍是为了维持资产阶级对于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秩序以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利益分配。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在资产阶级统治较为稳固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常采用的所谓“民主”方式。这种方式以选举制、代议制和多党竞争制作为政治生活的基本机制,常常给予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政治自由与参与权。就其本质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统治方式是一种虚伪的民主,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平等,只是政治形式上的平等,由于资本主义民主是以金钱为驱动力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难以进入资本主义政治结构,又左右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过程和决策。

6

5、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方式,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它以自由主义的方式实行其政治统治。

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

在观察资本主义国家时,要看它是否具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议会,是高于政府的权力,还是在实际上政府高于议会。这也是我们区别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自由主义为主要统治方法,还是以暴力压迫为主要统治方法的重要标志。

自由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以代议制为核心,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制度为主要标志。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变化

垄断资本为了对付这些矛盾,就必然地由自由主义方法为主改变为以暴力压迫方法为主的管理方法,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点。这种特点反映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 第一,集权制度以及削弱议会权力,扩大行政权力。 第二,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第三,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7、法西斯国家、法西斯主义理论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一种恐怖专政。法西斯专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其中典型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1.“种族论”(种族主义)即高级人种应当统治劣等人种,其他民族都是高等人种的奴隶。

2.“国家至上”即个人必须服从国家、个人对国家只尽义务,没什么权利,国家对个人是绝对神圣的权威。 3.“领袖权威论”即宣扬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享有对任何人的生杀予夺的一切大权。

4.“生存空间”即认为国家是个有机生物单位,它向邻国扩张领土,争夺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8、福利国家所发生的变化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从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始的。 1.从资产阶级国家本身的变化来看,“福利国家”是由“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

2.从国家活动方面来说,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 3.从国家推行的社会政策来看,由过去不负责“援助”居民的社会生活,变为承担保障与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

4.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来说,资产阶级由过去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转为所谓集体主义的“多元民主”。

“福利国家”,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洽的表现。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来调节经济关系,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一套方案,即所谓“凯恩斯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他们鼓吹什么“资本民主化”、“管理制度革命”、“收入革命”等谬论。 “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分散人民群众手中。 “管理制度革命”是指原企业主丧失了对企业的管理权,而由一个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经理阶级”取代。 “收入革命”是指“拉平国民收入,使富者变穷,穷者变富”,这纯属奇谈。

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1、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首先,它依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

其次,它是总结早期的工人运动,主要是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是通过总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2、和平方式进行革命的条件

第一,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因而不可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第二,在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使资产阶级不敢或不能破坏议会民主制。

第三,资产阶级拥有的武装力量在战争的环境中被冲垮,而又来不及重新组织和掌握反革命武装力量,因而出现了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局面。 第四,我强敌弱。 3、民主的概念

第一,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第二,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作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第三,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及其相互关系 1.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

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从阶级统治方法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 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2.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3.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只有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对他们危害社会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活动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维护和保障新型民主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国家的经济基础中,还存在着其他多种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经济和外资独资经济等。

8